贞明国学经典教育

标题: 周二《读诵育心经典 感受祖先智慧》 [打印本页]

作者: 南昌东东    时间: 2019-11-29 06:30
标题: 周二《读诵育心经典 感受祖先智慧》
本帖最后由 南昌东东 于 2019-11-29 06:30 编辑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点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大家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努力成为优秀的智慧父母!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读诵育心经典 感受祖先智慧》。

进入贞明有5个月了,读经时会经常有一些零零散散、点点滴滴的感悟:一句经典触动了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渴求;或是老师们的演经课程引发了与古圣先贤慈悲心的共鸣;或是家人们的感悟开解了我内心的迷茫或困惑……

这种冲上心头,心中一震、眼前一亮的豁然开朗的感受非常美妙,今天我把这种感受分享出来,希望家人们与我一起回味这样的欣喜与幸福。


几年前曾读过一本书,这是一名医生写的。书中说道:如果一个人的能量场特别强,那么,他所编写的文字、录制的声音都会有很强的能量,读他的书、听他的声音就能得到他传递过来的能量。


以前对这种说法将信将疑,但从读育心经典后,感到和读其他版本的经典不一样,所以,突然想到这位医生的观点,进而对这种观点深信不疑。


我和很多家人一样,以前也买过很多其他版本的经典,但基本上是买回家后就束之高阁,动都不会动一下,而拿到育心经典后却爱不释手,应该有很多家人也有这种感受吧?


我班上的孩子们也是,当请回育心经典后,真的是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读起来。给孩子们发书时,我只提醒孩子们对经典要有恭敬心,要行“齐眉礼”,而有的孩子竟然弯下腰,抬起双手捧回经典,孩子们对经典的这种恭敬心让我非常感动。


这些孩子接触传统文化并不太多,不知是哪里来的力量,让我们这些孩子对传统文化有这般恭敬,这般热爱!


在学习赖老师的《问答集》时,看到赖老师回答家长“怎样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教材?”


回答说:“选择一个机构的教材,首先要看这家机构的理念,这是首要的思考点……。第二个层面,就是教材后面的人,是什么人编写教材?是什么人帮助你实施、落实?……”


突然又想起那位医生的说法,似有所感。试想:赖老师和佳佳读经典有十年之久,对经典的感悟、对经典的恭敬,以及对经典的一往情深等等,恐怕其他编书人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所以,赖老师编的书、与佳佳共同录制的音频,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所以我们读到文字、听到音声,都能获得满满的正能量。


再加上我们这个贞明平台本身就是个互相传递正能量的大能量场,因此,在贞明,我们不但能长久坚持下来,而且读得会很幸福、很快乐,提升更加迅速。这除了因为有这个神奇的“累积法”外,再就是因为有这套好教材。


能结缘到育心经典,家人们是何等地幸运啊!不但有好的学习方法,有好的教材,还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每天在一起读经、听课、分享、汇报,趣味浓浓,其乐融融。而且我们所用到的经典是赖老师用心血编辑出来的。


育心经典从排版的格式、字号的大小、纸张的选择、字体的使用到音频的领读和童音跟读都是以人为本既符合幼儿生理特点,又有助于幼儿健康发展,所有这些都倾注了赖老师全部的心血,就连每次读经的量都设计得恰到好处,在我所接触到的传统经典中,还没有一个版本有这些功能。


在育心经典中,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字体的繁简对照。在一次读经时猛地想到了这个特点,想尝试一下读读繁体字,于是就跟着录音跟读右边的繁体字,当读到《易经》临卦“《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时,发现简体字中的“应”字没有“心”字旁,而繁体字“應”是有“心”字的。


这个“应”,应该是“感应”的“应”,此有感彼有应,这种感应都是凭着至诚的心,有“心”字更贴切字的本义,没有了“心”,如何感应?这种感应的现象,很多人都有过体验,比如当亲人有大的变故时,有人会感觉到心里不舒服。


典型的感应故事有“曾母刺指”,很多家人都知道。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天曾子上山砍柴时,有朋友突然造访,曾母不想让客人久等,性急之下就用针刺自己的手指,因为母子同体、十指连心,当下曾子就感到心口疼了一下,曾子马上想到,是不是母亲有什么事?于是曾子就急匆匆下山,回家后才知道事情的缘由。


如果曾子没有至诚恭敬的孝心,如何能“應”到母亲的呼唤?现在的人们,这种“應”的能力要差很多,大家每天都在忙忙忙,几乎把自己都忙丢了,哪里还有父母的心?“忙”者,心亡(wu)也。我们“應”的心被简化掉了!所以,感应的能力就衰退了。


好在“感”的心还没有被简化掉,如果没有现在的传统文化的复兴,“感”的“心”能留多长时间,谁能说得清?“愛”本来也是有心的,可现在的简化字已经把“爱”的简化掉了,所以,现在的中国人也像西方人一样,对爱的表达只是流于形式,常常把“我爱你”挂在嘴边,可又有多少诚意呢?


难怪现在有些人这么冷漠,因为“爱”没有心了。让我想起了一则断臂求法故事:慧可为求心安而砍断手臂求法。对比我们育心人是不是太幸福,因为我们不需要断臂,只要有一颗空杯的心,只要相信累积法,只要肯把育心经典请回家,一切都OK了。


当读到有“心”的“應”时,似乎我的心也安了,因为赖老师已经为“育心经典”安了心,我们能读到有“心”的经典,所以越读越喜欢,越读越快乐!


心安了、神定了,于是每天都能够气定神闲、泰然自若!因为我们有心,所以我们能用心爱,育心人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但我们的心却紧紧贴在一起,虽然从没说过一句“我爱你”,但互相之间的关爱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


因为我们有心,我们彼此会用心“愛”、用心“應”!读到育心经典,读到繁体字的经典,更能感受到祖先的慈悲、智慧和大爱。而我们现代人自以为很聪明,认为我们老祖宗迂腐,把汉字搞了那么多的笔画,认起来费劲、写起来麻烦,于是乎,就自以为是地简化汉字,殊不知,这一简,把祖先的智慧都简没了!这也应该是“一简没”的悲剧了。


因为,全世界的文字中,只有中国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我们的祖先仓颉造字,不是随随便便的,每个汉字都凝聚着祖先悟到的人生智慧和人生哲理。就像有位老师在课程中说的那样,中国的汉字没有一个字没有出处,没有一个字的后面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下面请家人们再和我重新认识几个字:例如“孝”字,上下结构,上面一个“老”字的上半部分,下面一个“子”字,“子”在下托着老人就称为“孝”。儿子是老人的依靠,所以我们传统的观念是“养儿防老”。 所谓“妻贤夫无祸,子孝父无忧”。


“孝”字再加一个“文”字,就成了“教”字:这是指教育是孝的文化,也可以说成是用各种方式教“孝”,所以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教“孝”,如《孝经》中所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再比如智慧的“慧”,最下面一个心灵的“心”,中间是加个笤帚反向清扫,这种清扫其实就是反观自心,就像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们不单诵读经典,更要用圣贤教诲洗刷自己内心的污垢,如此才能开智“慧”,获得生活事业的“双丰收”


我们育心人提出的口号是“学经、明经、行经”,读经并按古圣先贤的教诲老实去做,不但家庭越来越和谐幸福,自己的事业也越来越顺畅,身体越来越健康,心态越来越平和,孩子教育的也很好,所有人都从学习传统文化中真正受益。


我们中国的汉字,是智慧的符号,读汉字就能开智慧,因为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抽象派的水墨画,认汉字、读汉字,就能开发左右脑,头脑越来越聪明。


而西方人还费了很大周折研究出这样那样的开发左右脑的游戏、学具、玩具等等,而在中国,念书就统统都有了。特别是经典,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的美感,诵读经典愉悦心灵。


而且经典之“经”,通经络之“经”,所以,读诵经典,能振动五脏六腑,通经络,所以我们传统的教学叫“念书”而不叫“读书”,要念出声来,大声朗读。


我们育心的读经口诀中最后两句就是:“眼睛看字大声读,声音洪亮传千里”,就是鼓励孩子大声朗读,所以读诵经典,不但能养心神、开智慧,还能通经络、健体魄。


阅读经典,越来越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地幸福啊!从前听到过“人身难得,中国难生,真法难”,很不理解,现在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人身难得今已得,中国难生今已生,真法难闻今已闻。


因为在中国,如果想读经典,有一辈子都读不完的经典,不算佛家、道家及其他各流派的经典,单说儒家经典就是浩如烟海。而西方人是多么可怜,只有一本《圣经》而已。


虽然在其他国家,孔子学院建立很多,能学明白汉字就很了不起,想学懂、学通经典更不是那么容易的。


育心人最有福了,不但读到经典,而且能读到赖老师安了心的经典。我们学习的传统经典,是我们的老祖宗悟出的千古不变的宇宙真理,所以我们都应该以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学习祖宗智慧。我们现代人不单单是在文字上搞不明白祖宗的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是如此。


比如以前用的杆秤,以前在农村生活过的、四十岁以上的人应该不会陌生,是16两一斤的,秤杆上有16个星花,一个星花代表一两,那为什么要16两一斤呢?算起账来多麻烦呢?这个16两也蕴含了祖宗的大智慧啊!


16两,代表着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外加福、禄、寿三星,所以,做生意时少给人一两损福,少给人二两损禄,少给人三两损寿,少给别人的越多,损自己越多。就像《易经》上说的那样:“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我们的祖宗是多么地慈悲智慧啊!普普通通的一杆秤里,就蕴含着如此深刻的人生智慧,我们的祖宗处处 “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如果能懂得祖先的悲心,明白这种人生哲理,做生意时怎么敢缺斤短两?怎么会做昧良心的生意?


可是我们现代人,把16两秤改成10两,现在更省事,干脆改成电子秤,直接出数字,用起来是省事,可后的智慧和哲理已经荡然无存。加上我们现代人不信因果,没有了畏惧心,奸商越来越多,什么缺德事都敢做,可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赚了点蝇头小利,却最后搞得家破人亡。


就如《易经·系辞下传》中说的那样:“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如果明白了秤的意义,生意人还敢做亏心买卖吗?生意人常常用到的是有形的秤,而在生活中还有无形的秤,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人人心里有杆秤”。


那杆无形的秤就是我们的良心,所以我们做事要凭良心。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虽然无法用秤量化,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骗不过自己的良心的,我们也是可以用的道理来说明问题的。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的德行、各种习惯都是通过家庭教育来完成的,更多的是家长身体力行做出来,孩子模仿学习获得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


《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诠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意思是父母做出好的榜样,孩子跟着模仿学习。以前,中国的家庭结构都是一个大家族生活在一起,长辈在家里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行出来,晚辈模仿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把孝道、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在我们的传统理念中教育就是这样完成的,孝道就是这样传承的。这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如果这些义务我们没有尽到,或尽不够,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就是短斤缺两,缺的越多,做父母的损失就越大,同时还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在当今社会,这种案例太多太多了。孩子的行为是家长的影子,如果影子斜了,只有调整自己,就像我们育心人常常说的那样:先做好自己。我们的行为造作有时不能马上看到果报,就像树上的果子,不是马上开花结果成熟,得有一个生长成熟的过程,行善作恶也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易经》坤卦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辩也。”


教育更是这样,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百年大计,所以任何民族、任何朝代,从国家到家庭,都很重视教育。

但是教育是有章可循的,必须找对方向,用对方法,我们育心的家长每天和孩子一起用137累积法读诵经典,用祖宗的智慧教育孩子,既找对了方向,又用对了方法,所以育心的家人是最有智慧的,育心的宝宝们是最有福的,将来的成果必定是可喜可贺的!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幸福陪伴!

让我们一起,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让我们多学习,多正音,多交流,多碰撞!

【整理:陈美东】








欢迎光临 贞明国学经典教育 (https://zm13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