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贞明育心经典】《学说集》大米说

[复制链接]
查看: 4394|回复: 0

262

主题

493

帖子

2279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27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10:0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苏杨双源 于 2017-8-10 15:38 编辑

                               大米说

                               (一)
    我们从煮饭的过程来给大家讲一下“大米说”。
    现在的人,只要有大米,应该都会做饭。买个电饭锅,放点米和水,通上电就行了,我们的赖思佳都会。两个人吃的话,放两勺米,水放到第二格,很轻松。不同的人煮饭时的水可能会放得多一点或少一点,所以做出来的饭会硬一点或软一点,不是说硬一点的就更好,软一点的就不好,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也不一样。所以,这个没关系,已经是次要问题了,关键是我们能够用大米做出饭来。
    然而,做饭的过程中,如果不用大米,而是用昨天剩下的半碗饭来做,会做成什么?加点水,就做成粥了。那明天吃完了,剩下一碗粥,没有大米,我们再做饭,就做成了稀饭,对不对?
    继续地加水稀释,过了十多天,做成什么东西了?米汤。是什么样的米汤?是馊了的米汤,已经咽不下去了,因为过了十多天味道全变了。
    可惜的是,中国文化就走了这样的一条道路!第一碗“大米”养出了孔子,孔子加水,做出了《论语》,《论语》就是“粥”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再加水稀释,成了《弟子规》,《弟子规》已经是“米汤”了,而且从《论语》到《弟子规》,中间经历了2000余年,这个“米汤”,已经是变了味的“米汤”。
    《弟子规》的许多内容跟中国文化的根相去甚远,它已经没有《易经》中的味道了,没有《易经》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精神,也解决不了根本性、系统性等问题,不过可以肯定的就是它里面还有孝道。
    但是,《弟子规》里的孝也是偏离中华文化的孝,是听话的孝。听话也是孝的一种,但是孝可不只是听话。孝要“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但仅靠《弟子规》的孝很难做到扬名于后世。
    这样去理解“大米说”,就知道为什么中国文化会没落了。因为现在我们学来学去的东西,根本就不到“大米”的层面,只在《弟子规》这样的“稀饭”或者“米汤”的层面。即使回到《论语》,也只是在“粥”的层面上,根本没到“大米”。因为孔子学的根本就不是《论语》,老子学的根本就不是《论语》,庄子、孟子统统都不是学《论语》,他们学的是“六经”。“六经”才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圣贤艰苦努力总结出来的中国的“大米”。
    在中国文化流传过程当中,我们把这些全部忘记了。因为“四书五经”出现以后,百分之九十的读书人读的都是“四书”。不读经,光读书,于是出现了很多的书呆子、穷秀才、九儒十丐,因为他们用的不是真正的“大米”,所以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儒家。真正的儒家绝对不是这些只学“四书”的人。我们只有回到孔子当年学的那些学问上去,才能找到真正的儒家。
                                                                                                                    (2011-05-15)

                              (二)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我们没有办法回到源头,所以没有办法产生超越源头的经典。而且《易经》是数千年诸多圣贤集体努力共同完成的,后世成为圣贤的人都不再有,更不可能产生超越《易经》的经典,并且也没有必要。
    但是孔子不一样,他是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的许多经典培养出来的至圣先师,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方法得当,我们完全可以培养出同样的人才。
就像煮饭,如果我们知道煮第一碗饭用的是大米,我们找到同样的大米,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就有可能做出同样的饭。
    这方面,我们不但提出了思考,而且也正在用实践试图还原培养孔子的过程,通过“六经”之学培养孩子。但是也比较难,当年孔子没有《论语》《孟子》之扰;没有《三字经》《弟子规》之忧,现在我们都要面对。
    最起码我们提出了这样的思考,这是之前从来没有人提出来。即使我们培养不出孔子这样的人才,能培养一批济世大才,也是了不起的。
    如果我们能够善用各种材料,并且有更为科学的方法,也许我们可以培养出超越孔子的人才。所以,当前我们育心经典做出的所有努力,就是能够影响整个中国文化,把我们真正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以论语、弟子规为主流的国学经典学习派别,现在还占主导地位,我们只能做好自己,勇敢承担我们的使命。孔子的“六经”之学不兴,真正的人才就很难培养出来,超越孔子,就成为没人敢想的问题。
    同样的大米,可以煮出香喷喷的米饭;同样的文化,一定可以培养出优秀卓绝的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用累积法培养出来的孩子,必有大贤大德之才。
                                                                                                                    (2011-05-16)

                              (三)
  我在山东讲学的时候,和大家讨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文化为什么只培养了一位孔子?我们的文化,一直把“四书”,特别是《论语》,当成最高级的经典,这有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承认孔子至圣先师的地位,我们学习孔子,那么孔子的学问,到底是不是在《论语》中?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去进行思考。或者说,因为我们不懂孔子之学,特别是不懂孔子学问的来源,所以后世没有办法再造孔子了。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大米可以煮饭。如果我们忘记了用大米煮饭,而是用饭再煮饭,煮成粥,再用粥煮成稀饭,再用稀饭煮成汤,再用汤……结果是,我们永远也煮不出饭了!煮到最后,都馊了,臭了,全变味了,哪里还有大米饭香喷喷的味道!就吃这样的东西,怎么能能培养出人才来呢?令人可惜的是,在中国文化中,我们很多人已经不晓得去找“大米”了!
    我们在曲阜、济南所住的宾馆里都摆放着《论语》。这个《论语》根本不是孔子的学问,那只是孔子生活中的言论,只言片语,是孔子的弟子凭记忆回忆的,未经孔子本人校对。
    而且许多内容是孔子年轻时说的,并不成熟和完善。孔子以“六经”为教材,教育弟子,我们后世不找孔子编的教材学习,而是学习这些弟子的笔记,所以无法再造孔子!
    希望大家警醒、珍惜!这样的道理,看起来简单,但是千百年来,也有很多人不清楚。千古圣贤——孔子,寂寞地站在孔庙,看着后人,一筹莫展。孔子的偶像——周公,则孤独地站在周公庙,一派寂寞。
    望周公双眼,我泪盈双眸,芸芸众生学孔子,有多少清醒的人?圣贤自古皆寂寞,千古知音何处寻?知我者谓我心忧,面对世人我心怎能不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等到我们的孩子出现问题了,几人知道赖老师所求为何。进到我们的群里不说话,不修改名片,被踢了,就生气地质问我们,为什么踢他。我们要想学习中国文化,学好中国文化,首先从群名片、标点符号等这些小细节做好,从自身做好。
  “大米”在哪里?其实孔子说过的,只是没人理解:“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说,希望上天再给自己一些时间,把《易经》学好,才能少犯错误。结果后世弄成孔子五十岁才学《易经》了。到五十岁,还怎么“易”,早变成“难”了!
                                                                                                                  (2011-05-20)


                              (四)
    南怀瑾先生说过,读书就读秦汉之前。如果把秦汉之后的书,统统归于“非真经”,肯定会有很多人不同意,说是不管什么书都有一定的营养,都是可以学习的。
    现在我们换个浅显的做饭概念:大米、粥、稀饭、米汤、米水,能够做成饭的,只有前面第一项,即米饭的原材料;后面的是全部都做不成米饭的,我们在这里可以称做“非大米饭”。所以,如果我们要吃大米饭,就一定要找到能做大米饭的原材料:大米。
   中国难生,真经难求!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虽然都说是“读经”,但是这个“经”的区别实在是太大了,如同上面所列,虽然都可以称做“吃饭”,但是因为选择的内容不同,其中的营养差别真的是太大了。
                                                                                                                    (2011-06-23)

                             (五)
    我们要想让孩子变得更有智慧,就该让孩子学习最有智慧的东西;要想让孩子变得没有智慧,就让孩子学习最没智慧的东西。千古皆然的道理,只是到了现代,很多家长失去了基本的思考能力,连大米做饭的道理都不懂了,试图用变馊了的米水、米汤,再做大米饭。而失去了中国文化的“大米”,我们因此也无法再造圣贤,悲哉!
   《易经》培养了周公、老子、孔子等圣贤,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的“大米”。 只要懂得做饭的道理,那么批量培养人才是可以实现的。在我们育心,运用累积法系统读经,毫无疑问,将会批量培养出真正的圣贤。圣贤群世的奇观,将在我们育心经典出现。舍《易经》,安可为哉!
    看着那些整天只是读《弟子规》《论语》的孩子,真为他们可惜。花费同样的时间却收获不到相等的智慧果实。“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我们就充当被别人误解的人吧,但每天仍然有很多来自全球的家人开启经典系统的学习!则吾独受世人之所骂,又何辞哉!  
                                                                                                                    (2012-03-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