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贞明育心国学经典】《读诵育心经典 感受祖先智慧》

[复制链接]
查看: 3131|回复: 0

44

主题

44

帖子

239

积分

贞明VIP用户

积分
23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18:1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成都蓬妈黄梅 于 2017-4-15 06:09 编辑



亲爱的贞明家人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点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努力成为优秀的智慧父母。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读诵育心经典 感受祖先智慧》。

进入育心有5个月了,读经时会经常有一些零零散散、点点滴滴的感悟:或是一句经典触动了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渴求;或是老师们的解经课程引发了与古圣先贤慈悲心的共鸣;或是家人们的感悟开解了我内心的迷茫或困惑……

但所有这些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觉上,还没有形成思维,更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日常生活中也不像其他老师分享的那样,处处能用经典思维指导自己的生活。

再加上是我自己读经,没有用经典引导孩子的实际案例,更谈不上享受孩子进步的喜悦,所以这种感悟还是比较空洞的,对家人们可能不会有什么帮助。

但对我自己来说,这种冲上心头,心中一震、眼前一亮的豁然开朗的感受非常美妙,今天我就把这种感受分享出来,希望家人们与我一起回味这样的欣喜与幸福。

几年前曾读过一本书,这是一名医生写的。书中说道:如果一个人的能量场特别强,那么,他所编写的文字、录制的音声都会有很强的能量,读他的书、听他的声音就能得到他传递过来的能量。



以前对这种说法将信将疑,但从读育心经典后,感到和读其他版本的经典不一样,所以,突然想到这位医生的观点,进而对这种观点深信不疑。我和很多家人一样,以前也买过很多其他版本的经典,但基本上是买回家后就束之高阁,动都不会动一下,而拿到育心经典后却爱不释手,应该有很多家人也有这种感受吧?

我班上的孩子们也是,当请回育心经典后,真的是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读起来。给孩子们发书时,我只提醒孩子们对经典要有恭敬心,要行“齐眉礼”,而有的孩子竟然弯下腰,抬起双手捧回经典,孩子们对经典的这种恭敬心让我非常感动。这些孩子接触传统文化并不太多,不知是哪里来的力量,让我们这些孩子对传统文化有这般恭敬,这般热爱!

在学习赖老师的《问答集》时,看到赖老师回答家长“怎样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教材?”时说:“选择一个机构的教材,首先要看这家机构的理念,这是首要的思考点……。第二个层面,就是教材后面的人,是什么人帮助你实施教学?……任何一个专家,如果能真切地投入,而不是好高骛远沽名钓誉,也可以编写出同样适用的教材。……”

突然又想起那位医生的说法,似有所感。试想:赖老师和佳佳读经典有十年之久,对经典的感悟、对经典的恭敬,以及对经典的一往情深等等,恐怕其他编书人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所以,赖老师编的书、与佳佳共同录制的音频,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所以,我们读到文字、听到音声,都能获得满满的正能量。

再加上我们这个贞明平台本身就是个互相传递正能量的大能量场,因此,在贞明,我们不但能长久坚持下来,而且读得会很幸福、很快乐,提升更加地迅速。

这除了因为有这个神奇的“累积法”外,再就是因为有这套好教材。能结缘到育心经典,家人们是何等地幸运啊!不但有好的学习方法,有好的教材,还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每天在一起读经、听课、分享、汇报,趣味浓浓,其乐融融。

而且我们所用到的经典是赖老师用心血编辑出来的。育心经典从排版的格式、字号的大小、纸张的选择、字体的使用到音频的领读和童音跟读都是以人为本,既符合幼儿生理特点,又有助于幼儿健康发展,所有这些都倾注了赖老师全部的心血,就连每次读经的量都设计得恰到好处,在我所接触到的传统经典中,还没有一个版本有这些功能。

在育心经典中,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字体的繁简对照。在一次读经时猛地想到了这个特点,想尝试一下读读繁体字,于是就跟着录音跟读右边的繁体字,当读到《易经》上经临卦第十九的“《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时,发现简体字中的“应”字没有“心”字旁,而繁体字“應”是有“心”字的。

这个“应”该是“感应”的“应”,此有感彼有应,这种感应都是凭着至诚的心,有“心”字更贴切字的本义,没有了“心”,如何感应?这种感应的现象,很多人都有过体验,比如当亲人有大的变故时,有人会感觉到心里不舒服。

典型的感应故事有“曾母刺指”,很多家人都知道。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天曾子上山砍柴时,有朋友突然造访,曾母不想让客人久等,性急之下就用针刺自己的手指,因为母子同体、十指连心,当下曾子就感到心口疼了一下,曾子马上想到,是不是母亲有什么事?

于是曾子就急匆匆下山,回家后才知道事情的缘由。如果曾子没有至诚恭敬的孝心,如何能“應”到母亲的呼唤?现在的人们,这种“應”的能力要差很多,大家每天都在忙忙忙,几乎把自己都忙丢了,哪里还有父母的心?

“忙”者,心亡(wu)也。我们“應”的心被简化掉了!所以,感应的能力就衰退了。好在“感”的心还没有被简化掉,如果没有现在的传统文化的复兴,“感”的“心”能留多长时间,谁能说得清?



“愛”本来也是有心的,可现在的简化字已经把“爱”的心简化掉了,所以,现在的中国人也像西方人一样,对爱的表达只是流于形式,常常把“我爱你”挂在嘴边,可又有多少诚意呢?难怪现在有些人这么冷漠,因为“爱”没有心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则佛教故事:达摩祖师100多岁时来中国传法,因找不到真正的继承人,就到了少林寺,在山洞里面壁九年(去过少林寺的家人应该都能看到,现在山洞里还留有达摩祖师面壁的影子)。

有一位叫慧可的禅师去找达摩祖师,祖师理都不理,坐着一动不动,慧可禅师就在洞外站着,即使下起大雪,依然站着等待祖师回應,雪都没过膝盖了,祖师依然不理慧可。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敬心,慧可禅师用刀砍断自己的手臂呈给师父,达摩祖师说:“你这又何苦?为什们这么做?”慧可说:“我心不安,求大师为我安心!”。这是有名的禅宗公案——“断臂求法”。

当然,这个故事放在这里并不妥贴,只是借用“安心”一词的字面意思。因为现在心浮气躁、心绪不宁的人太多了,当年的慧可禅师心不安,有达摩祖师可求,现在的人心不宁当求于谁?

当读到有“心”的“應”时,似乎我的心也安了,感觉育心人太幸福了,因为我们不需要断臂,只要有一颗空杯的心,只要相信累积法,只要肯把育心经典请回家,一切都OK了。因为赖老师已经为“育心经典”安了心,我们能读到有“心”的经典,所以越读越喜欢,越读越快乐!

心安了、神定了,于是每天都能够气定神闲、泰然自若!因为我们有心,所以我们能用心爱,育心人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但我们的心却紧紧贴在一起,虽然从没说过一句“我爱你”,但互相之间的关爱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

因为我们有心,我们彼此会用心“愛”、用心“應”!读到育心经典,读到繁体字的经典,更能感受到祖先的慈悲、智慧和大爱。而我们现代人自以为很聪明,认为我们老祖宗迂腐,把汉字搞了那么多的笔画,认起来费劲、写起来麻烦,于是乎,就自以为是地简化汉字,殊不知,这一简,把祖先的智慧都简没了!

这也应该是“一简没”的悲剧了。因为,全世界的文字中,只有中国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我们的祖先仓颉造字,不是随随便便的,每个汉字都凝聚着祖先悟到的人生智慧和人生哲理。就像有位老师在课程中说的那样,中国的汉字,没有一个字没有出处,没有一个字的后面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老师们曾用“道、德、教、育”的甲骨文诠释了中国汉字的智慧伟大,我们可以略见一斑。

下面请家人们再和我重新认识几个字:例如“孝”字,上下结构,上面一个“老”字的上半部分,下面一个“子”字,“子”在下托着老人就称为“孝”。

儿子是老人的依靠,所以我们传统的观念是“养儿防老”。所谓“妻贤夫无祸,子孝父无忧”。“孝”字再加一个“文”字,就成为了“教”字:这是指教育是孝的文化,也可以说成是用各种方式教“孝”,所以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教“孝”,如《孝经》中所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再比如智慧的“慧”,最下面一个心灵的“心”,中间是加个笤帚反向清扫,这种清扫其实就是反观自心,就像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不单读诵经典,更要用圣贤教诲洗刷自己内心的污垢,如此才能开智“慧”,获得生活事业的“双丰收”……

我们育心人提出的口号是“学经、明经、行经”,读经并按古圣先贤的教诲老实去做,不但家庭越来越和谐幸福,自己的事业也越来越顺畅,身体越来越健康,心态越来越平和,孩子教育的也很好,所有人都从学习传统文化中真正受益。

我们中国的汉字,是智慧的符号,读汉字就能开智慧,因为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抽象派的水墨画,认汉字、读汉字,就能开发左右脑,头脑越来越聪明。

而西方人还费了很大周折研究出这样那样的开发左右脑的游戏、学具、玩具等等,而在中国,念书就统统都有了。特别是经典,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的美感,诵读经典愉悦心灵。

而且经典之“经”,通经络之“经”,所以,读诵经典,能振动五脏六腑,通经络,所以我们传统的教学叫“念书”而不叫“读书”,要念出声来,大声朗读。

我们育心的读经口诀中最后的两句就是:“眼睛看字大声读,声音洪亮传千里”,就是鼓励孩子大声朗读,所以读诵经典,不但能养心神、开智慧,还能通经络、健体魄。

阅读经典,越来越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地幸福啊!从前听到过“人身难得,中国难生,真法难闻”,很不理解,现在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人身难得今已得,中国难生今已生,真法难闻今已闻。因为在中国,如果想读经典,有一辈子都读不完的经典,不算佛家、道家及其他各流派的经典,单说儒家经典就是浩如烟海。而西方人是多么可怜,只有一本《圣经》而已。

虽然在其他国家,孔子学院建立很多,能学明白汉字就很了不起,想学懂、学通经典更不是那么容易的。育心人最有福了,不但读到经典,而且能读到赖老师安了心的经典。

也有很多中国人很可怜,把老祖宗的智慧当成落后的、腐朽的、过时的东西扔掉,而去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也许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还没有把某一领域的知识学明白,就已经被其他学说否定了。

而我们学习的传统经典,是我们的老祖宗悟出的千古不变的宇宙真理,所以我们都应该以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学习祖宗智慧。

我们现代人不单单是在文字上搞不明白祖宗的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是如此。比如以前用的杆秤,以前在农村生活过的、四十岁以上的人应该不会陌生,是16两一斤的,秤杆上有16个星花,一个星花代表一两,那为什么要16两一斤呢?算起账来多麻烦呢?



这个16两也蕴含了祖宗的大智慧啊!这16两,代表着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外加福、禄、寿三星,所以,做生意时少给人一两损福,少给人二两损禄,少给人三两损寿,少给别人的越多,损自己越多。

就像《易经》上说的那样:“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的祖宗是多么地慈悲智慧啊!普普通通的一杆秤里,就蕴含着如此深刻的人生智慧,我们的祖宗处处“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如果能懂得祖先的悲心,明白这种人生哲理,做生意时怎么敢缺斤短两?怎么会做昧良心的生意?

可是我们现代人,把16两秤改成10两,现在更省事,干脆改成电子秤,直接出数字,用起来是省事,可称后的智慧和哲理已经荡然无存。加上我们现代人不信因果,没有了畏惧心,奸商越来越多,什么缺德事都敢做,可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赚了点蝇头小利,却最后搞得家破人亡。

就如《易经·系辞下传》中说的那样:“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如果明白了秤的意义,生意人还敢做亏心买卖吗?生意人常常用到的是有形的秤,而在生活中还有无形的秤,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人人心里有杆秤”。那杆无形的秤就是我们的良心,所以我们做事要凭良心。

比如说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虽然无法用秤量化,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骗不过自己的良心的,我们也是可以用称的道理来说明问题的。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的德行、各种习惯都是通过家庭教育来完成的,更多的是家长身体力行做出来,孩子模仿学习获得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

《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诠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意思是父母做出好的榜样,孩子跟着模仿学习。以前,中国的家庭结构都是一个大家族生活在一起,长辈在家里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行出来,晚辈模仿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把孝道、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在我们的传统理念中教育就是这样完成的,孝道就是这样传承的。这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如果这些义务我们没有尽到,或尽的不够,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就是短斤缺两,缺的越多,做父母的损失就越大,同时还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在当今社会,这种案例太多太多了。孩子的行为是家长的影子,如果影子斜了,只有调整自己,就像我们育心人常常说的那样:先做好自己。

我们的行为造作有时不能马上看到果报,就像树上的果子,不是马上开花结果成熟,得有一个生长成熟的过程,行善作恶也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易经》坤卦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辩也。”

教育更是这样,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百年大计,所以任何民族、任何朝代,从国家到家庭,都很重视教育。


但是教育是有章可循的,必须找对方向,用对方法,我们育心的家长每天和孩子一起用137累积法读诵经典,用祖宗的智慧教育孩子,既找对了方向,又用对了方法,所以育心的家人是最有智慧的,育心的宝宝们是最有福的,将来的成果必定是可喜可贺的!

好,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家人们的陪伴和聆听!

让我们一起在贞明这所没有围墙的智慧父母大学,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让我们一起育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幸福快乐每一天!多学习,多正音,多努力,多付出!坚持读经,相约十年!我们一起努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