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贞明之家-浙江桐乡伊娃妈宗帅君育心成长日记

[复制链接]
查看: 12817|回复: 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9 18:2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桐乡一妈宗帅君 于 2016-3-4 14:58 编辑


幸福着别人的幸福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之间我走进育心马上就要满三年了,而进入贞明之家还不到2个月时间,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里的氛围,爱上了这里的味道,爱上了这里每一天发生着的种种感动。

感动于赖老师创立的137累积式系统读经教育法带来的神奇,感动于玉英老师用大爱建立起来的贞明大家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温暖,感动于每一位早起学习、分享、付出、承担的家人们“自立自强、互助友爱”的精神,同时也感动于自己的选择,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贞明,走进了这个不断汇聚着大江南北、海内海外炎黄儿女的大家庭。

下面分享的是一位海外华人妈妈带给我的感动和幸福。听过上周五日记分享的家人一定知道她是谁。她就是旅居海外20多年,有了两个宝贝的妈妈江霞。

2016年1月21日,星期四一大早,江霞从日本东京给我发来微信,信中她这样写到:

帅君老师,您好!昨天就应该跟您联系了。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联系,很抱歉。这周一晚上我开始跟孩子们一起亲子跟读经典了。本来只是想试一试,但既然开始了,我就想要坚持下去。

事情是这样的:周一晚上吃饭的时候,我跟哥哥弟弟说:妈妈要学智慧,你们要不要跟妈妈一起学?孩子们听后表示愿意,而且看上去很有兴趣的样子。看到孩子们的这种状态,我决定开始亲子读经。

第一天,两个孩子都很认真,哥哥指累了,弟弟帮着指。弟弟指累了,哥哥再来指。有时两个人只是听没有跟着读。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天(周二),吃完晚饭,准备开始读经典的时候,哥哥可能有点困了,怎么说也不要一起指读,我也没再勉强,只是轻轻地说:妈妈一个人学习好寂寞啊!弟弟一听,就跑过来坐在我腿上说“我跟妈妈一起学习!”弟弟很认真地指着字,有时读有时不读。哥哥自己在一边玩耍。我不管他们,自己按计划一直跟着音频读完。

第三天(周三),吃完晚饭准备读经典。刚开始哥哥想玩游戏,所以心里不高兴,有点闹情绪。我先安慰了他一下,在跟读之前又特别夸了弟弟,说前一天晚上陪妈妈学习,妈妈很感谢他。哥哥听到了之后,似乎明白了什么,不一会儿就跟着我一起指读了,弟弟则在一边玩耍。

在这周开始亲子诵读之前,我按照您的指导,先一个人读了两周时间,没有要求孩子读,只是在睡觉之前,给弟弟念过几次《老子》,但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弟弟竟然记住了第一章。周二晚上我跟弟弟说:“你给爸爸背诵一下,看看爸爸会有什么反应啊!”弟弟听了马上就背给爸爸听,爸爸听了很吃惊。这几天爸爸对读经典的事儿也不再说什么了。

现在我们每天晚上读经,都在爸爸回到家之前就完成了,希望以后能让爸爸看到更多更大的奇迹。

这条微信是昨天上午8点04分发过来了,因为上班没注意,直到9点43分我才看到。

看完这条微信,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开心,幸福,自豪!

激动的是,然然妈历经曲折,为了育儿,好不容易找到这套经典教育法,好不容易下定决心飘洋过海请回了教材,却遭到了爸爸的强烈反对,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然然妈妈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了一切,继续坚持在平台中听课,认真内化学习,不断地从老师和家人们的分享中汲取营养和能量,平静而又坚定地开始了一个人的读经之路。一切回到自己身上,不争不吵、不卑不亢,不与爸爸发生正面冲突,做好自己该做的,做好自己能做的,在短短三周时间,就让爸爸因弟弟的表现而惊讶,不再反对!这个结果怎能让人不激动呢。

开心的是,原本两兄弟都不肯学中文,已上小学的哥哥更是不愿意开口讲汉语的情况下,通过妈妈的坚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哥哥开始跟着读经典,开口讲汉语,4岁的弟弟在无为而为、顺其自然的听读过程中,达到了记忆背诵的效果,妈妈的努力和付出,终于收获了孩子们成长的奇迹;而这个奇迹也成了我的开心果。

幸福的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然然妈始终没有放弃在贞明这个大家庭里坚持每天学习,让妈妈和哥哥已经出现结冰现象的母子关系,开始悄无声息地融化了,母子情深心连心,血浓于水的那份亲情,父亲对子女成长的那份期待和接纳,育心经典幸福的种子终于在这个远离故土的四口之家开始生根发芽,幸福着别人的幸福,这就是贞明所有指导师和家人们最幸福的时刻。

自豪的是,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再一次见证了赖老师创立的137累积式读经教育法的神奇,让我再一次领悟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江融入大海才能生发出无穷的力量”,让我再一次亲身体验了玉英老师和家人们共同创建的这个贞明之家的强大魅力!

育心,不怕你了解,就怕你不来了解。贞明,我的心灵家园,来了,便不曾离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19 18:3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桐乡一妈宗帅君 于 2016-3-22 21:16 编辑

贞明人的和美太极图:兑教学相长

1月28日早上在贞明YY500137语音早课堂,付瑾老师围绕《道德经》第四章,给早起学习的家人们带带来她的系列《道德经》演绎第八讲。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短短的几行字,却用最精妙的语言,道出了“道”无以言表的奥妙。这个“道”,看不见、摸不着,似有似无,却又无处不在。

数一数,短短的42字真言,又让我不自觉地在课后翻开了《易经》的第42卦益卦:
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易经》同样也道出了,做人做事,要因时因地制宜。人生路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学会向天地学习,向自然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己学习,懂得择其善按其规律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唯有符合规律的生命之道,人才能真正达到与天地、与自然、与自我的和谐统一,从而呈现出一副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整个宇宙和美的“太极图”。

“道”如日月变化,四时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植物生长需要遵“道”,动物生存需要遵“道”,人类发展又怎能不遵“道”而行!

“道”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永无止境;
“道”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道”就是天地自然的规律;
“道”就是天道酬勤;
“道”就是善始善终,善贷且成;
“道”就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道”就是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道”就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就是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
“道”就是天地、日月、阴阳对立统一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宇宙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从付瑾老师的讲解中,让我又再一次对“泰”字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更加赞叹我们的祖先造字的智慧。“泰”由“三”“人”“水”组成。《道德经》告诉我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既代表了《易经》生生不息的思想,同时“三”从上至下,分别代表了“天人地”三才之道的形象组合,而一个大大的“人”字,又形象地将天地贯通,最下面一个“水”字,更喻意着,天地离不开水,人离不开水,水是万物的根基和保障。老天通过有形的“固态水”滋润着大地,而大地又以无形的“气态水”反馈给老天。这与自然界中地球70%被水覆盖,人身70%都是水,这一惊人的重合,彼此印证,从事实上又进一步说明了水的作用。

赖老师在他的《学说集》“经典五行说”中,指出了《道德经》属水,水代表智慧。而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又代表了“财(才)”。因此,我们只有真正地明白、时时学习水的品德,运用水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后以财(才)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的“泰泰宜天地”的和美状态。

联系当下的经济社会建设,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让我们付出了惨痛代价,品尝着一个又一个的苦果。人离开了水无法生存,正如人没有了智慧,生命便失去了光泽和灵性,剩下的只是一副躯壳,在无意识的浑浑噩噩中迎接死亡。而唯有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好地球上的水资源,我们自己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保护好我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的和美生活。

想要达到这种“和美”的状态, 做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唯有一个“善”字,善待天地,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才能真正达到《诗经》所描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付瑾老师在引用《狼图腾》里的故事时,也让我想起了机智的老牧民正是熟悉掌握了“狼之道”,在面对冬日里饥饿的狼群时,没有采取以“暴制暴”的反抗,而是用“善举”将车上的食物扔给狼群,从而换来了狼的“善行”,在头狼的一声令下,一群野狼齐心合力将老牧民一行人所乘坐的吉普车从雪坑中推了上来,并友善地目送吉普车离去。

凶猛无比的野狼尚且能够“以善报善”,何况我们人类。我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在与亲人的相处中,在与同事,甚至与对手的相处中,如果也能遵循这样一种“善道”,我们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社会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是同样也能像故事里的场景一样达到“与人为善,与己为善”的和谐状态吗?

以暴制暴换来的只能是不断升级的暴力对抗,血腥屠杀!冤冤相报何时了!一切违“道”而行的结果只能是自相残杀、自取灭亡。

“道”,仅一个“水”之道,便如此了得,如若参透悟透,做到行到,便足矣让人生熠熠生辉。

想到这里,多么期待付瑾老师关于《道德经》“上善若水”中水的智慧的演绎。

整堂课程,付瑾老师将经典运用得融会贯通,形象地将《易经》比作打开《道德经》大门的一把钥匙,对《易经》里的语句信手拈来,《易经》思维的灵活运用,可见她对经典诵读的深厚功底。以经解经,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现场聆听课程的家人们思如泉涌,争先恐后对发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日常琐事,发表了各自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和总结。

同时也再一次见证了,赖老师所提出的中华文化之源头、中华文化之根的《易经》――《易根》,这部被大多数人奉为的“天书”,在赖老师创立的大道至简的137累积法面前,在育心贞明之家网上网下、随时随地的交流实践平台上,被家人们演绎得如此轻松,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思想唯有碰撞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在这里,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几岁孩童,每天早起听课、学习分享、互动交流,贞明人在日复一日一点一滴的累积中,正在用心改写着“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历史,勾勒出一副“兑教学相长”的和美太极图,育心贞明正在开创你我人生的里程碑。

再次感恩赖老师,感恩玉英老师带领家人们共同创造的这个充满神奇和大爱的平台。

育心,有你有我,贞明,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2-19 18:35: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桐乡一妈宗帅君 于 2016-2-19 18:36 编辑

“童蒙求我”之新解
                                   ―――《易经》蒙卦第6讲听课心得

2016年2月2日早上,我们的总指导玉英老师2015年旧历年的最后一次早课上,为我们带来了《易经》蒙卦第6讲的精彩演绎。

首先要感恩玉英老师,感恩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玉英老师的爱人陈老师,两个宝贝睿睿、明易和他们的爷爷奶奶,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在背后的承担,才保证了玉英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家人们备课,讲课,指导和服务。在新春来临之际,提前祝福玉英老师、陈老师、睿睿明易和爷爷奶奶身体安康,合家幸福。

昨天的课程让我再一次对“童蒙求我”和“坚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成功者就是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但很多人却倒在了“坚持”这两个字上,有的甚至连起步都不敢迈。
而在我们的贞明之家,这一年来,我们的总指导师玉英老师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无论是否出差在外地,无论身体是否出现不良的状况,每周二的贞明YY500137早课堂上,我们都能准时收听到玉英老师那充满力量和智慧的声音,总能感受到玉英老师那颗火热般的心,总能从她的课程中受到心灵的洗涤和无限的启发。

一年来,47节课程,玉英老师用她的行动,行动,再行动,即使在条件不允许,也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坚持按时讲课,在这种精神和榜样的感召下,进入这里的每一位贞明家人们,被这股强大的力量吸引着,自觉不自觉地跟随着玉英老师的声音,跟随着她的脚步,跟随着她的思维,跟随着她那颗博爱心,一天一天地坚持,坚持,再坚持,成就了今天,进入贞明的每位家人发自内心的成长渴望和自觉行动。

又是什么让玉英老师能够做到这样的“坚持”。是对赖老师的笃信,是对137累积法的笃信,是对中华优秀经典文化的笃信,是对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笃信,更是她心中的那份大爱,那份“胸怀天下,和谐社会,造福子孙”的高远格局,正如她为贞明人确立的三大目标:一愿苍生幸福,二愿贞明蓬勃,三愿小家和美,2015玉英老师用最坚毅的行动向所有育心人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玉英老师都用行动营造了贞明之家“童蒙求我”的状态―――我要成长,我要跟着玉英老师,我要跟着贞明的家人们一起努力,一起坚持。你能坚持,我也一定能做到。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引领,贞明人又不断地缔造出了以雪儿爸爸为代表的太阳精神,以永娜为代表的永娜精神,以善珍为代表的义工精神,以建娜为代表的孕妇精神……

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教育子女的最好状态吗?这不就是家庭和美的最好状态吗?

父母和孩子本就血脉相连。父母给到孩子什么,孩子自然反馈给父母什么。父母关注的是物质和金钱,孩子自然贪图享乐;父母习惯指责抱怨,孩子自然喜欢埋怨;父母做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自然学会懈怠;父母积极进取,孩子自然不甘落后;父母坚持不懈地做好自己,用行动诠释什么才叫学习,什么才叫坚持,孩子自然会达到“童蒙求我”“心心相印”的状态。

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选择“正确的开始+不懈的坚持”,促成“童蒙求我”,方能实现“大有”人生―――优秀的父母,成功的孩子,幸福的家庭,和谐的社会,繁荣的祖国。

看着这里一个又一个的家庭走上了“童蒙求我”的成长之路,又让我不无遗憾和惋惜地想到了,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家长,他们承认只关注分数教育带来的后果,也承认孩子成年后自己生活的空虚,他们不希望子女未来再重蹈自己人生的覆辙,也不希望生活只剩下锅碗瓢盆和家长里短,更不想在毫无生机和动力的日子中迎接死亡,他们想做这个,也想做那个,他们的憧憬很多,而唯独害怕行动,更害怕坚持。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固有的人生轨迹”,习惯了随波逐流。

他们为子女耗尽了大半生,他们当然渴望子女能幸福,渴望孙辈能优秀,却又害怕重新活出生命的意义。因为他们忘记了,真正永恒的爱,是一种精神和智慧的引领,是一种家风的传承,而不是仅仅挂在嘴巴上的期待。

由此我更加赞叹,我们这个大家庭里,以安安奶奶、珺瑶奶奶、杰宝奶奶为代表的一批“活到老学到老”的长辈们,你们同样是贞明人的骄傲,贞明人的榜样,未来我们也要争当这样的上士奶奶、智慧外婆、争当家族的优秀祖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2-19 18:37: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桐乡一妈宗帅君 于 2016-3-4 14:59 编辑

忍之时矣大义哉!
                                                   ―――《孩子引领我成长》听课心得

2016年2月17日星期三早上6:00,在我们贞明网络大学YY语音500137频道的智慧育儿早课堂,建琴老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为我们分享了她的育儿经―――《孩子引领我成长》。

幸福的建琴老师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哥哥陈乾去年刚刚考上当地最有名的高中,妹妹画忆还是一位小学生。两个孩子在各方位表现都非常优秀。不仅是妈妈的骄傲,也是我们所有贞明人的骄傲。两个经典宝贝除了繁忙的学业,还经常参与妈妈每周举办的亲子公益读书会的活动,担当主持人,录制赖老师的学说集音频,和妈妈一起引导帮助更多的家庭走上幸福的经典成长之路。也正是因为孩子的不断成长,在生活中引领着建琴老师不断前行,育儿先育己,育己先育心,成就了今天我们这位既美丽聪慧、温柔如水一般的上士妈妈。

在这堂早课分享中,建琴老师通过列举她与两个孩子在生活中相处的事例,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道出了父母教育孩子的真谛―――被孩子教育。

我们在日常生活闲谈中,做为女人,难免背后议论他们是非,不经意间也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一次,建琴老师的聊天被哥哥无意中听到,事后,明理的哥哥用真诚、豁达的心胸的话语提醒了妈妈―――不要轻易对别人下判断;说别人的不是,正是因为你并不了解、不理解对方。这些话让妈妈瞬间顿悟,并认识到了潜藏在自己身上的那些人性弱点。做为妈妈,建琴老师更是如水一般,在孩子面前时时、处处处下,诚恳而虚心地接纳了孩子们的意见,并在生活中不断落实,完善自己。也因此,建琴老师在与人交往时变得越来越谦虚、包容和理解,无论在工作上与同事相处,还是在生活中与朋友相交,越来越有“人缘儿”。

试想,面对这样一位如水般柔软、平和、宁静的女人,温柔的妈妈,还有什么样的关系不能被融化呢!何况母子本就血浓于水,人人内心原本都有着一份柔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做过婴孩,都是从天真无邪的童年走来,天生就带着那份柔软的本性。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建琴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平视”,彼此平等,互相尊重,更要学会“仰视”,学会向孩子学习,学会向孩子请教。因为孩子的心最纯真,最真诚,最接近于自然之道。正如《中庸》所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至诚如神”。建琴老师用水的智慧―――“利物不争,柔弱处下”,亲身实践并验证了“诚”者之道的智慧人生。

我想,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亲子问题时,出现沟通不畅时,出现关系不和时,如能像建琴老师那样,学学水的处下,学学孩子的真诚,放下思想的包袱,放下高高在上的面子和虚荣,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也许,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因为我们长年累积养成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某些时候,还需要我们去忍耐,忍耐那些让我们不能接纳的人事物,但忍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强忍我们固有的、习以为常的“语言”和“行为”。虽然忍不是上上策,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道,但不忍肯定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还会恶化事件,将小问题、小事情变成大问题、大事件。此之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是也。

我们要明白,忍不是目的,忍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忍了之后,我们必须有要一个疏通的机会,把那些强忍下来的“负情绪”排解出来,把思路梳理清晰,而非放任自流或不了了之。试想,忍过之后,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原有的习惯性思维中,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没有人能伸出援手,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供我们交流,不能帮我们解疑释惑,让我们获得力量和支持,长此以往,“忍”下来的结果,就像一个不断被吹大的气球,终有一天会爆裂。当下,在多少家庭中,因为一次次的忍而累积的“不满”所引发的争吵打闹导致家庭关系恶化、破裂的现象屡见不鲜。忍,只能应对一时,绝非长久之计。

做为育心人,我们以往长期积累的负思维、负能量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同样需要我们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去认认真真做好人生的“加减法”,减去负的,增加正的,学会运用正向思维去面对生活中林林总总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就需要我们去忍,忍一时是为了获得更长久的和谐。

在这里,在贞明这个大家庭,我们不再担心忍过之后的孤独与无助,所以,我们常说我们是一群最幸运、最幸福的育心人。因为,我们拥有着一个充满正能量、正思维、大智慧的交流学习成长平台―――育心贞明智慧父母网络大学。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惑、遇到委屈时,当我们自身的能量明显不足时,当我们再度迷失了自己时,在这里我们总能重新找回自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补充上满满的正能量,重新整理好心情,整理好思路,迎接新的一天。

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踏上育心之路的爸爸妈妈,无论在育儿,还是在家庭关系相处中,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当我们每天不断地通过经典的浸润,在这里不断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断汲取并养成正向思维的习惯之时,忍,自然会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面对问题,我们有了智慧,又何来忍字一说呢!

在小家忍一时之痛苦,在大家集大义于一身。大家和谐了小我,回归小家自然幸福了亲人。此非,忍之时义大矣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21:02: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桐乡一妈宗帅君 于 2016-2-24 21:05 编辑

人事之初,如何种善达善?
――玉英老师《蒙卦》第8讲听课心得


2016年2月23日,星期二早上6:00在贞明网络大学YY500137频道,玉英老师继续为大家带来了第49期《易经》与生活系列讲座―――《蒙卦》第8讲。整堂课玉英老师结合生活实例,围绕“《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育德”展开了深入浅出的精彩分享。

一个“出”字,有如两座大山叠加在一起。如果我们的人生始终只能站在山脚,又怎能看清楚挡在眼前的山和远方的路。只有不断地向上累积攀登,不断地站在新的高度,才会看得更远、看的更清楚,我们的眼界和格局才能不断得到提升和放大。

一个“果”字,不仅指“果实”,还包含了“果断”之义。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果,就是“目标+行动”,就是“知与行”合一。在人事之初,选择正确的目标、好的开始,然后去行动、努力,在“善”的目标和道路上不断坚持累积,最终才能成就自己想要的人生,结出属于自己的“善果”―――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生活选择。

如何才能做到“善”的开始?这就需要我们去顺应自然规律,感知人事规律,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并拥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而这种能力,这种智慧从哪里来?从先人为我们留下来的那些精神财富―――经典智慧的结晶中来;从向他人学习中来―――学习吸取别人的人生经验教训;从不断地自我实践中来―――反复累积练习。

这种能力,需要在人生之初,在孩提时代,在旭日东升的早晨,在人生的春天,去播种,去培养,去训练,去累积。

这种能力,同样需要我们父母从当下开始,从突破固有行为习惯开始,从人生新的起点开始―――育儿先育己,育己先育心,从“心”开始,从拆掉思维中的那堵墙、重塑新思维开始,而这样的开始少不了艰难和痛苦,少不了困惑和无助,更少不了想要懈怠和放弃的念头。凤凰涅槃,****重生。想要摒弃自己已经习惯了的“东西”,已经成为自己生命和生活中熟悉了的“东西”,哪有不经历“历练”之理。因为曾经孩提时代的我们,没有在人生之初顺利地走上“善”的开始,我们没有理由责怪父母,因为父母的父母也未曾有这样“善”的开始和累积……但是我们一定能做到的是,我们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不再让这样的遗憾带给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基于此,这种能力的培养任何时候都不晚。或许我们在孩子十三岁、在孩子人生黄金期的末尾才选择了今天这个“善”的开始―――用经典浸润人生,比起那些从孩子三五岁、甚至胎教就开始累积经典智慧的家庭晚了很多。但是,如果把眼光放得远一些,站在整个人生和家族发展的长远角度去审视,我们的孩子在选择自己人生伴侣之前就已经在“善”的方向开始了智慧的累积,那么等到未来他们组建自己的家庭时,在成家之初就能够选择一个“善”的开始,我们还用得着担心他们未来的家庭生活吗?

“山下出泉,果行育德”,玉英老师进一步指出,此“德”在《易经》清楚明白地写明,“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只要我们能够开始在正确的方向行动,什么时候都不晚。因为我们的身后不是一个孩子的人生,是子子孙孙的人生。与其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孩子,想要孩子好,不如行动起来,用实践去检验,这个“爱”究竟是“真爱”还是“假爱”?是“小爱”还是“大爱”?是顾眼前“得过且过之爱”,还是放眼未来的“大格局之爱”?

正如今天,对于我们贞明这个大家庭来说,如果当初玉英老师受益于育心经典,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受益,不曾想去利益他人,更不曾想去利益这个社会,利益天下的家庭;如果没有玉英老师曾经这个“善”的开始和不断地坚持付出,引领一个又一个家长实现自我成长,并通过他们的成长又不断地带动和影响了更多的家庭走进育心,走进贞明,还会有今天我们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的家人们如此积极的自我成长状态和氛围吗?同样,如果没有赖老师一家人的付出和坚持,也不会有今天的育心经典,更不会有今天的贞明。

虽然我未曾经历贞明之家的创始之初,但也不难想像,当初贞明开蒙之时的稚嫩和弱小―――今天贞明很多优秀的老师,一年前连抢麦分享日记都会很紧张!如果不是玉英老师在这个“善因”上,坚持行动和引领,贞明又如何能汇聚和收获今天一个又一个的“善果”―――一群积极进取的父母,一群快乐向上的孩子,一个又一个走上和谐幸福的家庭。而汇聚在这里的我们,又一起开始累积属于我们自己人生“善果”的种子“善因”―――让善的种子融入这片肥沃的土壤茁壮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21:18: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桐乡一妈宗帅君 于 2016-3-22 21:17 编辑

父母的成长,孩子的未来
―――《当代家庭教育,最应该教育的是父母》听课心得

    2016年2月27日早上6:00,贞明网络大学早课堂 YY语音500137频道,来自深圳大学的蒋大军老师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育儿经验分享《当代教育,最应该教育的是父母》。

    课程一开始,蒋老师引用了两个鲜活的事例,阐明了父母的素养,对家庭以及后代子孙的深远影响――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后代!

    一个是:蒋老师身边的两个朋友,一个当老师,一个当老板。当老师的朋友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好榜样,父母爱学习,孩子才能真正爱上学习。所以当老师的朋友的儿子在各方面都很优秀。当老板的朋友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孩子就会教育好,所以拼命赚钱,将儿子送到当地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培训机构,把教育的责任推给了学校和机构,结果儿子不仅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且亲子关系也非常糟糕。

    一个是: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的后代大多传承了勤学善思的传统,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一位副总统;另一个家族的始祖叫珠克,是个不读书、缺乏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的后代大多不爱学习,8代子孙中有300多个乞丐,7个****犯和60多个盗窃犯。

    由此可见,父母有没有文化修养、能否能做到勤学善思,其后代的人生也大相径庭。

    作为一名曾经有过10多年军旅生涯的军人,蒋老师用行动,让我们再次见证了一位军人不折不扣的执行力。自从2015年10月结缘育心经典,开始运用“137”累积法坚持每天诵读经典以来,除了严格按照计划陪伴孩子完成亲子诵读的内容外,为了尽快提升自己对经典的学习,蒋老师还额外给自己制定了学习目标和计划,无论节假日,还是春节长假,每天的学习,雷打不动。短短四个多月,蒋老师已经通读《易经》《大学》《中庸》《孝经》等多部经典30余遍。这种说到做到,超强的执行力,怎能让人不敬佩!我们的大家长赖老师也曾经是一位军人,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呢!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蒋老师用一颗空杯、恭敬之心,更让我们目睹了一位“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的师者形象。自从进入贞明这个大家庭以来,蒋老师每天坚持早起,跟着贞明网络平台里的一群普普通通的爸爸妈妈、甚至老奶奶,一起听早课,写日记,抢麦分享心得,没有一点儿“高高在上、以学者自居”的心态。相反,蒋老师总是赞叹于群里这些最普通的妈妈们带给他在家庭、生活和人生中的启迪,总是感动于这些最普通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妈妈对经典的感悟,并被这群普通家长们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所激励,与大家携手前行。

    蒋老师身体力行,为儿子树立了榜样,更为我们这群父母树立了榜样。这才是一种对孩子的真爱―――精神之爱,行动之爱,恒久之爱;这才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不言之教、知行合一。这不正是玉英老师对《蒙卦》“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最为生动的诠释吗!

    面对当下的教育,无论年轻一代的父母,还是老一辈,大有“谈虎色变”之势,尤其孩子进入小学之后,随着孩子年龄年级的增长,家长“谈虎色变”的程度也会水涨船高,人人都在感慨“现在养个孩子太难,太累了!”这个“难和累”主要在于对孩子“教育”上的投资,尤其在时间和精力上,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望而却步”。

    累,因为理由很充分―――工作忙,要加班,要赚钱,要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哪还有精力和时间陪孩子学习!难,面对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除了苦口婆心、批评指责,似乎找不到更有效的解决之道,孩子越大越难养。

    站在父母的角度讲,的确,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物质极度丰富、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金钱至上的大背景下,父母的压力的确很大。然而站在家庭和孩子的角度看,家庭最大的功能就是繁衍后代、延续血脉,否则家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功能。有了儿女,有了后代,如果不去“教育”,有如“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是的,没有哪个父母愿意成为类似于美国“珠克”家族那样的祖先,也没有几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拥有像爱德华家族那样的荣耀!哪个孩子小的时候,不希望爸爸妈妈能够陪伴在身边一起娱乐,一起阅读,一起互动呢!这种精神上的陪伴又岂是金钱所能买到,而唯有精神上的陪伴和引领,才能让孩子受益终生,世代相传。

    累也好,难也罢,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为自己推卸责任而找的一种“借口”。因为我们害怕再重新回到那个学生时代,又要像做作业一样,每天用心陪伴孩子学习成长;我们更害怕突破自己已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熟悉了的生活方式,因为突破就意味着要打开“缺口,还意味着要忍受“痛苦”和“煎熬”。这种深藏在潜意识当中的“担心”、埋藏在心底的“畏难”情绪,以及人性的弱点贪图安逸的“惰性”,无时不刻在阻碍着我们的脚步,让我们不敢、不肯轻易迈出去。

    心在哪人在哪,付出在哪收获在哪。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与其等到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看着孩子成为别人口中的食物、在生活中无可奈何地被选择而痛苦,不如先从打破自己开始,努力成长,引领孩子成为一个可以选择和掌控自己人生的主人。

    作为一位大学老师,作为一名年近四十的父亲,蒋老师仍然有一颗如此空杯、谦虚的心,每天用行动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作为我们这些普通的家长,还有什么理由不脚踏实地去成长自己,用我们的改变和经典智慧之光点亮孩子的人生路呢!

    我育儿,我快乐,因为有一群相亲相爱的家人让我不再孤单。

    我贞明,我幸福,因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家人帮我一起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3-4 14:5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桐乡一妈宗帅君 于 2016-3-4 14:57 编辑

敬,孝之基也,德之本也
――人类追求“自我实现”价值的源头活水

2016年3月3日星期四早上6:00,贞明网络大学YY500137早课堂“文化讲堂栏目”,赖国全老师的大弟子,贞明经学院优秀指导师、国学讲师菊华老师,再一次为我们带来了《孝经》第13讲――-圣治章第九的精彩解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了解历史,温故知新。
菊华老师先从本章中涉及到的几个历史人物入手,为家人们简要概述了关于后稷、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以及郊祀、宗祀,配天、明堂几处历史知识点,让大家再一次学习了解了华夏民族的这些神话传说、人文历史典故,对接下来本章的深入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心中有敬,孝得始终。
圣治章以曾子向孔子提问的形式开篇,孔子则结合当时社会现状,引用历史典故、采取层层递进、正反对比的方式,回答了圣人最大的德行就在于一个“孝”字,而“孝”的基石正在于一个“敬”字。离开“敬”,无以言“孝”,更无从谈“爱”。离开敬,孝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有了“敬”,所以“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这就是圣人孝之大德的根本所在。

同时菊华老师又讲到了周公在辅政期间,面对当时羽翼尚未丰满的成王,他哥哥周武王的儿子,因心存有“敬”,敬天地、敬祖先、敬长兄、敬苍生、敬礼节,所以周公在教化成王时总是借批评自己的儿子,对成王进行旁敲侧击、婉转劝诫,不依仗自己特殊的身份和权力而目中无人,以德行成就了他一生的伟业,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三、爱的真谛,敬为其本。
孔子在阐述“孝”时,指出: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进一步说明了“孝”与“敬”、与“爱”之间的递进关系,从而也让我对当前家庭教育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亲子教育与“孝”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换句话讲,造成亲子关系出现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正在于一个“敬”字。

本章中孔子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孝首先是通过敬来体现。而这个敬,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它处于五个层次中的第四个层次“尊重需求”,仅次于最高层次第五个层次“自我实现需求”,也就是说人从最低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社交需求(通常也指归属需求),再到尊重需求,最后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需求,每一层次的需求与满足,决定了个体人格发展的不同境界或程度,满足的层次越高,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就越高。

而我们的圣人所说的这个敬,正是一种尊重与被尊重,是促成人最终能否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孔子提出“圣人因严以教敬”。

在亲子关系问题中,相对而言,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最让父母头痛。“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懂事儿了!”“为什么我含辛茹苦养Ta这么大,Ta却越来越不懂尊重父母,更别说孝敬了!”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来自父母一种无可奈何的心酸。而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一肚子的委屈:“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为什么爸爸妈妈就不懂得尊重我!”“为什么他们总是不相信我!”“他们根本就理理解我!总是自以为是!”

学习了《易经》的家人,一定知道《易经》第二卦坤卦指出“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这种状态的亲子关系又岂是“一朝一夕”养成,同样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结果。所以在小学低龄阶段、幼儿园阶段,亲子关系问题之所以没有进入青春期那么突出,正在于人的发展阶段不同,层次需求也不同。当孩子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展到强烈渴求“尊重”和“被尊重”的阶段时,这种需求还处于一种“潜意识”状态,还无法上升到表意识层面,也就是说,孩子还无法完全用语言和行动去明确表达对这种“尊重”的需求。而作为自然界中最高级别的生物,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五个层次需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和天性,而非被外界所赋予。

由此,我们在家庭生活中,对于这种“尊重”的需求,是否真正做到了彼此的“满足”呢?我们常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我们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彼此真诚、遵守这个规则了呢?我们说出的话,做到的有多少?我们答应孩子的,孩子答应我们的,彼此又信守承诺做到了多少?

面对规则,因为我们缺乏耐心、情绪烦躁而忽视懈怠于执行规则,孩子一哭一闹,本不能多吃的糖可以多吃一些,本不该看的电视可以多看一会儿,本该做的事儿也可以不做了!父母轻松了,孩子满足了,唯独“规则”被蔑视了。

面对规则,因为我们可以仗着父母高高在上的权威和特有的权力,以大凌弱,遇到孩子不听话时,我们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制定规则,还可以随时随地改变规则,任意奖惩,张口就来,无所顾及,我们的欲望被满足了,唯独在人格上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早已对彼此的需求“尊重”与“被尊重”抛到了九霄云外。

生活中,我们不断地呼唤规则、制定规则,却又在不断地破坏规则、失言失信。我们在不知不觉、自以为是中破坏着我们自己与生俱来的天性―――“自尊”和“他尊”,因为我们总以为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儿不足挂齿,更不值得一提。然而我们却又很清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大道理。

是故,《大学》云: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所以,在亲子关系中,“规则”越容易被忽视,越容易被打破,尊重和被尊重的需求就越不能得到“自然而充分”的满足,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心智的成熟,孩子自我认识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对这种长期被抑制、被破坏的“尊重”的需求就会越强烈,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自然越演越烈。

此时,作为父母,如果我们仍然不能有所觉醒,不能对这种习惯了的亲子关系模式有所突破,很难有效应对和处理青春期孩子出现的种种“叛逆”行为,而这个阶段的问题又将对孩子未来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一个极度缺乏“尊重”与“被尊重”,未曾体验过“自敬”与“他敬”的孩子,在未来进入社会后,又如何能更好地追求马斯洛的最高层次需求“自我实现”的价值呢!

尊重,敬也。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做到“敬”呢?我们的祖先或许在造字时就已经告诉了我们。敬,一个“苟”+一个“攵”。《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攵”通过“攴”(pu),意为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之意。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只有立足于“敬”,在不断执行规则的过程中,通过一件件小事的日积月累,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尊”“他尊”的意识规则,才能不断地产生让孩子前进的动力,从而完成属于Ta的人生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3-4 21:54:42 | 只看该作者
感情的最高境界:我不言,您已知我心;您不语,我已明您意!育心经典,不只是中国的,更是全人类的,亲爱的好姐妹,我们一起携手,让育心经典的的爱和智慧滋润全体人类!和谐整个宇宙!江霞也要一起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9

帖子

681

积分

贞明VIP用户

积分
681
9#
发表于 2016-3-5 11:17: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西小赖 于 2016-3-7 10:50 编辑

帅君老师,你对经典的造诣太深了,我感觉你就是为经典而生。赞叹你对经典的领悟!在平台每天都能听到你的分享和在义工团队的付出,是我们贞明的榜样、标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10:45: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桐乡一妈宗帅君 于 2016-3-8 10:47 编辑

育心,让我们一起播种觉醒和智慧的种子

2016年3月7日星期一早上,在每周一次的贞明指导师工作例会上,玉英老师运用“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规律,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分析了历史文化变迁的规律,从而让我也进一步理解了: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

走过漫长而严寒的冬季,进入21世纪,在物质文明极度发展、精神追求却越来越迷茫的今天,文化的觉醒、文艺的复兴必将迎来属于她的春天,而这颗种子的萌芽,唯在有着肥沃而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土壤中才能孕育、生根、开花、结果。

育心人正在这片肥活的文化土壤中与时偕行,播撒着人类“觉醒”和“智慧”的种子,培育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我们是何等幸运,因为育心已经让我们开启了不一样的生活模式,而能否真正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复兴的先锋者,正在于我们自己是否真正愿意成为旧思维、旧习惯的突破者,成为一个真正的勇士和智者。

一个人活到今天,为什么还在某一种状态里面徘徊而没改变,正是因为他固有的思维把自己框到了这样的一种生活模式里。而一个人的思维能破多少就能立多少,破得越多成就越大。

正所谓“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育心人强调学经、明经、行经,学了,知道了,就要行在生活,用在生活。如果不能贯彻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有如每天拿着价值连城的宝贝却不能换成生活所需要的东西,这个宝贝对于我们来说跟石头、瓦砾、垃圾又有什么区别呢?这种没有落实在生活中的学和明,又将变成一种填鸭式的学习,学的多反而没用,反而还会滋生出一种傲慢之心。


自从育心以来,慢慢发现自己的思维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转变,原行那种非黑即白、非彼即此、一分为二、爱恨分明的观念和性格,不再那么鲜明、突出,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上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抱怨、指责时,心态越来越平和,而当我越是能够平和地面对这一切时,在克制自己“不争、不辩”的同时,给到对方宽容和自我觉察的时间,反而发现抱怨的一方,事后态度也会调整过来,人性本善的一面也自然被唤醒。同样我们在家庭关系中,在不断地自我克制中,通过转变视角,反复其道去践行对亲人的包容与接纳,正如《大学》所揭示的为人处世之道:“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也许我们未必能完全达到理想的“中和”的状态,但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因为我的调整和改变,发生着变化。

所以,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古人的知行当中去吸收这种营养,从而改变我们解读人事物的角度,真正做到好学、力行、知耻,真正做到学而有用、身体力行、敢于突破安逸而习惯了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出榜样的作用,引领孩子不断地突破自己,成就自己。

春暖花开的季节,今天,2016年3月8日,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播种觉醒和智慧的种子,共同孕育你我成长的春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