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温州张媚 于 2018-3-19 16:55 编辑
亲爱的贞明家人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xxx的xxx,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点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努力成为优秀的智慧父母。
开课前先请各位新老朋友注意学习群规,入群第一步,修改群名片,学习地址:http://www.zm137.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0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20年资深班主任的教育心得:像种树一样做教育》。
老郭是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里的人物,因为背驼得像骆驼,所以被人叫“橐驼”,老郭丝毫不生气,反而就让别人叫他这个绰号了。
老郭是个善良大气的人啊,很丑很温柔,一心只想着种好自己的树,别的不去多想啦。 老郭的树种得好,长得粗壮,结果子很多。老郭总结原因时说:“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让它的树根舒展,培土要平匀,它根下的土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筑土要结实。) 老郭要是做老师,采用这些方法,教出来的学生一定很优秀。 树木、树人,相通的。
01、让树根舒展,让孩子们在大空间里生长
一棵树的树根能够伸展,就能汲取更多的养分,枝干就能粗壮。一个人的生存空间自由自如、丰富多样,人就有舒适感、幸福感并且充满创意。 现在很多学校规模很大,动辄上百亩,操场、艺体馆、实验室一应俱全,却鲜少看到学生每日的活动。
我记得从前小学初中一下课校园里就像炸开了锅,跳橡皮筋、踢毽子、掷沙包、提脚嬷嬷(单腿斗鸡)……成绩差的学生在课间找回了自己的尊严与荣耀。
现在的校园有点太安静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在渐渐消失,“宅”学生越来越多。课间缩在教室座位上发呆,节假日缩在家里玩手机游戏。双差生(成绩差、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增多了。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以及他的“生生农场”,是极好的范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有什么能比自由舒适更好的呢?
学校,要在根本上下功夫,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实践场所。
拘着它、束着它,你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反抗力。若是学时学、玩时玩,课堂上全神贯注、课后生龙活虎,那才是最好的动静相宜、张弛有度。
02 、培土要平匀,不能过紧或太松 给树培土相当于给人立规矩,应当松紧适宜。若是太松,根基不稳,容易长得歪斜,也经不起风雨;若是太紧,压得透不过气来,就会对生长不利同时引发抵触与反抗。
教育学生也要注意这个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太多,手足无措。
原则性问题要坚持,其他问题可以有弹性。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缺一不可。停止争论到底是要挫折教育还是要快乐教育,这样的关于常识性的争论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是一种折磨。人生本来就是快乐和挫折齐头并进的路程,该有的都要有。
03、重点是要用“旧土”
最初看老郭种树,感觉重点当然落在教师培养学生要像老郭种树一样顺应自然规律,警惕自己不要打着爱学生的名义而扰学生甚至伤学生。后来才发现,“其土欲故”是一直被我们所忽略的事情。
忽然想起游子离开家乡时会带走一包家乡的泥土,那些远行的人若是在异国他乡水土不服,把家乡的土在水里冲泡了服下,就好了。
什么是我们的学生根下原来的土呢?
是家,是家人,是家风,是亲情。是日日桌上一餐热腾腾的饭,是夜夜身下一张柔软软的床。是靠在老人身边听他们唠叨,是挽着父母的手走在热闹的大街上。
有多少孩子在幼年时代或是少年时代,去了寄宿制学校?父母爱孩子,想要孩子接受最高质量的教育,想要孩子从小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
是啊,我们看过太多励志鸡汤了。
“当小鹰长大一些的时候,老鹰会把小鹰的翅膀折断,老鹰把它们带到一片悬崖上,还未等小鹰在站稳便一下子把它们推下去。
小鹰为了生存,只好拼命地扇动翅膀,可是小鹰总是飞出不远,就跌到山涧里,老鹰便把它们抓上来,重新进行练习,就这样,小鹰在吃尽苦头后,终于学会了自由自在地飞翔。做父母要像老鹰,就该把小鹰推下悬崖,放手也是爱。”
有多少人误解了这些文字,这些文字里是在写老鹰把小鹰推下悬崖,逼迫小鹰自己飞翔,但是绝对不是老鹰把小鹰推下悬崖让别人教小鹰飞翔,老鹰一直是陪伴在小鹰的身边的,直到它独立飞翔,这是放手的爱,可也是全程陪伴的爱,有多少家长只看到了放手,却没有看到陪伴?
你若百度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一定会看到这样的句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开始得越早越好,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始终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家长们没有看完全文,已经做出了快速的概括性解读:送孩子去寄宿制学校,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好方法。
于是我教到过一个幼儿园就寄宿在贵族学校的学生,到了初中时,已经成为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自己有了安全感。
04、家长的陪伴无关距离
培养孩子的自理独立和家长的温暖陪伴从来不是矛盾的。
傅雷的儿子傅聪20岁出国深造,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的信成为著名的《傅雷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就算傅聪身在异国他乡,他扎根的土依然是家,是父母,是亲情。
与之相反的是现在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后,就让孩子彻底长在了新的土壤上。经历了最初一两个月的不适应之后,孩子似乎能习惯宿舍生活了,于是父母松一口气,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
周末孩子放学回家,父母问问“学习怎么样啊?考了几分呀?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同学关系怎么样?”时间长了以后,父母发现孩子似乎和自己话越来越少,和同学关系越来越亲时,父母从小小的失落变成了大大的欣慰,嗯,不错,独立能力终于培养起来了。
有个女生说:“他们多省力啊,上班一张报纸一杯茶,又不用给我做饭做菜,二人世界溜得很,每天晚上打麻将,每个星期三傍晚来看我一次,其实就是借着吃了晚饭散步顺便来一下。我感恩他们什么呢?好吧,这里要交很贵的学费。谢谢他们了。”
其实,不寄宿的学校里每天回家的孩子有很多也好不到哪里去。父母忙于生计吧,一日三餐太过匆忙;孩子忙于功课吧,周六周日都是在各种补习班里度过的。
草长莺飞的春天里,天空没有父母和孩子放飞风筝的欢声笑语;枫叶荻花的秋风里,水边山间没有父母和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惬意;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窝在空调房里,一人一个手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 每年搞感恩父母活动时,孩子和父母一起蒙上眼睛,听演讲者声情并茂讲述父母恩情时,我发现哭泣的父母很多,哭泣的孩子很多,但是真正采访孩子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却是很冷静的一句话:“演讲者把我讲哭了。”“大家都在哭,我受感染了。”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恩情是要借助于别人的煽情才能潸然泪下,而不是自己由内而外感悟到的,那真是令人感慨了。
作文中,孩子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已经只剩下下雨送伞、生病送医院了。而父亲的形象,只存在于教自行车,或者教教游泳。
我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文字里、言语里,努力地寻找着父亲母亲们的身影,寻找着家的存在。那是孩子们的根生长的地方,是给予孩子们终生安全感的土壤,是人这一辈子未来发展的基础。
05、筑土结实,树的根基才稳,人也一样
人的根基一定要稳。什么是人的根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不能仅仅立足于学科教学传授学科知识。三观的树立,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通过文学。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
最能唤醒灵魂的是什么?
我想,是文学。
我们用什么筑土使其结实?我想是阅读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以及教师本人三观正确的言传身教。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是树木的本性,也是种树的要领。老郭说:其他人给树根换生土;培土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关爱太深,担忧过多,早晨去看,晚上又去摸,甚至抓破它的树皮来检验它是死是活,摇动它的树根看土是松是紧,表面看是喜爱它,实际上是害了它。
于教育而言,老郭是在提醒我们给孩子们一片宁静自然的生长环境,给学校一个宁静自然的教育环境,少干扰,少浮躁,少喧嚣。
于教师而言,我们要像老郭一样做个善良的人,工作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顺乎学生天性。
于家长而言,我们要明白,家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根基。尤其是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深才能叶茂,立德才能树人。顺乎自然才能一切而然。
这是老郭种树告诉我们的道理。
好,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家人们的陪伴和聆听!
让我们一起在贞明这所没有围墙的父母大学,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让我们一起育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幸福快乐每一天!多学习,多正音,多努力,多付出!坚持读经,相约十年!我们一起努力!
整理:张媚 审核:高菊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