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贞明育心国学经典】《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复制链接]
查看: 3728|回复: 0

30

主题

31

帖子

248

积分

贞明VIP用户

积分
24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1:2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成都蓬妈黄梅 于 2017-3-2 06:54 编辑

亲爱的贞明家人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xxx的xxx,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点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努力成为优秀的智慧父母。

开课前先请各位新老朋友注意学习群规,入群第一步,修改群名片,学习地址:http://www.zmyx137.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0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原生家庭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土壤。土壤的贫瘠或肥沃、能量滋养的不同,造就了孩子不同的未来。不言而喻,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父母思想的烙印。”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父母是长大的我们,孩子是没有长大的我们,如果当中没有人去突破改变,思维的传承是一代又一代。当我们知识层面知道得越多,就会越障碍自己的思考,如果这些标准和传承是错误的,则越坚持越努力就会越偏离得越远。”

所以,我们处于承上启下的,对自己的所知所得,是否有勇气去打破它,去突破所知障,去进一步地求真,重塑新的价值观念呢?

家庭教育中的主体不仅是包括了孩子,更包括家长。我们应该把成长的压力转嫁到自己突破改变上来,用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方式无为地影响带动孩子。

“正其心,养其志”,和孩子共同成长,培养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内在的成长原动力,才是教养的根本。”


当我看到这段话后,与我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就在元旦期间,我跟儿子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再次思考这个问题,原生家庭对自己,甚至对下一代的重要性,那我们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不良影响呢?

下面这段文字是我与儿子之间的那段小插曲的记录,我把它分享给大家:

忙碌的一周又结束了,每天除了不停地忙,似乎少了很多思考。

昨天周五,因逢元旦,所以堵车厉害,儿子快十点才到家,见到他后内心充满幸福和快乐,但对方似乎不是这样的,当我逗他时,他却一幅高高在上,很不开心的样子,说不准我碰他,那一刻,我的内心很受伤,于是我没再说什么,自己洗涮完就进房间关灯睡觉了。

爷俩在厅里看电视,估计他也看出了我的不开心,后来故意到我房间拿我的手机,而那时我已睡下。

只是床上的我闭着双眼并没睡意,眼泪一滴滴往外涌,我发现自己很久没掉泪了,可今晚就因为儿子的一个无意的表情和举动让我伤心。

同时这也让我反思,孩子为什么这样对我?我想起一位老师在给我们解《易经-泰卦》时所讲:“任何一个动作和语言背后都有它存在的原由,做为母亲要听到他语言背后真正要表达的意思,理解他。”


经过自己冷静的思考,我理出了头绪,也让自己内心冷静,理性。

他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呢?是讨厌我吗?

不是的,我相信孩子不是故意的,有这样的反应有二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青春期所致。

青春期的孩子不大喜欢与大人有身体的接触,这一点在二姐那里也得到证实(二姐说她女儿初二时,也不让妈妈碰她。)女儿都如此,儿子更是反感吧,这是生理特点造成的。

第二个原因,因为小时候缺失六年的爱和陪伴造成的。他不爱我吗?不是的,是因为他内心缺乏爱,他需要爱。

找到原因后,我内心也释怀,就美美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如初的亲切,一起去吃早餐,一起聊天,一起写作业……

通过这件事,又让我回想儿时的我,我小时候在外婆家生活,到七岁才回到父母身边。

我爱妈妈,还记得每次妈妈来看我,我都哭着要跟着回去,而妈妈总是偷偷走了,到上一年级那年,我独自一个人偷偷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到了家,所以后来我总怕妈妈再次离开我。

只要妈妈离开我视线,我就拼命地叫,同时,总是用一些缘由,让妈妈生气,然后我又希望妈妈来哄我。

每次妈妈端着饭碗来哄我时,我又不妥协,常常气得妈妈跺脚。当我见妈妈伤心,我又后悔又难过,这就是原生家庭带给我潜意识的影响。


这段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我婚后的生活模式,还有我的亲子关系。

我曾经对自己说,不要让孩子离开我,我要亲手养育他,爱他,关心他,陪伴他,因为我不想让孩子,像小时的我一样,没有安全感。

可偏偏,我让孩子重踏我童年的路,在他一岁时放在家里让老人带,七岁那年接到身边,现在想想这样的影响真的很可怕,又神奇。

特别是孩子来到我们身边生活后,与他的生活模式,刚开始我在儿子心中是一位受尊重又有原则的母亲,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那种模式完全复制了我和妈妈的那种亲子模式。

他总是无理取闹惹我生气,我哄他,可偏偏我越哄,他脾气越倔,直至我真的伤心,这样的感受如此地熟悉,直到我走进育心,学习经典,学习育儿后才醒悟过来。

我没想到,我和妈妈的事情在我和儿子身上重演。那要如何走出这一模式呢?

通过每天在平台学习,每天素读经典,让我在这方面找到了答案。

要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一,道歉。

那我首先做的就是给妈妈打电话,鼓起勇气向妈妈承认错误,在电话里同妈妈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如何地不听话,如何地有意气她。

我对妈妈说,自己小时候太不懂事了,现在儿子用同样的方法惹我生气,我才体会到她的心情,体谅到她对我的用心良苦,希望妈妈不要责怪我。

纯朴的妈妈只是笑呵呵地在电话那头对我说:“小孩子不懂事,哪有父母跟自己孩子计较的,我早忘了你惹我生气的事。”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要做的不是要妈妈原谅我,我相信我的妈妈从来没将我无理取闹的事情放心上,因为不管我怎么哭怎么闹,爸妈从没放弃过我。

在我离家千里之外,父母的爱从未离开过我,在我伤心难过时,父母的爱从没离开过我,每次出远门,他们都会送我到车上,回家时他们会走一两个小时山路去接我。

今年春节回家,在聊天中妈妈同我讲,小时候放我在外婆家,也是没办法,世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因为有了弟弟后,家里生活条件不好,又没精力照顾我。

我是外婆的第一个孙女,外婆姨妈们都很喜欢我,在外婆家疼爱我的人会更多,有外公外婆,有舅舅和姨妈们照顾我。

当听妈妈这样讲,我回首童年的生活,除了与父母少生活几年,我没缺少什么,我几乎得到的是更多人的爱。

从那次聊天,我理解妈妈,更因为妈妈的敞开心扉,让我知道我在妈妈心中的重要性。

第二,是原谅,不是自责。


这时我意识到我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原谅,不是自责。

第一为自己小时候无知的行为原谅自己,第二原谅自己曾将孩子放家里几年的事实。

记得当儿子一年级来到自己身边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深深的自责中,我责备自己不该将孩子放在家里,我责备自己失去了孩子六年的童年生活,因为责备,慢慢失去爱孩子的该有的原则。

如今的我早已原谅我自己当初不懂事的行为,与儿子的关系也很亲近,但是,我们上次的小插曲让我深思,我应该还要做点什么?

我记得去参加游学时,刘老师就看出这一点,觉得儿子跟我就是隔着一层,其实我知道,这一层就是那六年。

第三,化解。

要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的第三点就是化解,如何化解呢?

1、成长自己。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发现无论是见识还是知识都慢慢跟不上孩子,他的作业我辅导不了,他的思维我也跟不上,那我如何去引导他?

原生家庭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土壤。土壤的贫瘠或肥沃,能量的滋养是不同的,也就造就了孩子不同的未来。而我就是造就孩子原生家庭的土壤,要给他什么样的土壤?是贫瘠的还是肥沃的?

什么是贫瘠的?

那就是父辈传承下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孩子从小吃饱穿暖,长大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以及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什么是肥沃?

从小让孩子接受圣贤的智慧,在经典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长大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父母是长大的我们,孩子是没有长大的我们,如果当中没有人去突破改变,思维的传承是一代又一代。

当我们知识层面知道得越多,就会越障碍自己的思考,如果这些标准和传承是错误的,则越坚持越努力就会越偏离得越远。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我也因他的长大在一点点成长,为了让孩子在肥沃的土壤里生长,我选择了跟着明师学习,选择了育心经典。

通过学习,我改变了自己的思维,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样一个累积的过程来化解我们隔着的那层纱。

2、彼此沟通。

通过上次的事情,让我明白,只相互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最重的要是沟通。沟通是通往彼此心灵最好的桥梁。


春节回家,我们在闲聊中,聊我小时候,慢慢转移到孩子身上,我说:“儿子,你不仅是爸妈的宝,还是外公外婆的宝,虽然在你小时候爸妈将你放在家里六年,但在爸妈心中最爱的人是你。那时因为年轻不懂事,不懂得如何正确养育一个孩子,更不知道一个孩子内心真正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爸妈的爱和陪伴。不过妈妈很幸庆,虽错过了你的了童年,但能陪你走过你最青春的年纪,转眼你14岁了,可14岁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年龄。

父母纠结,做为父母,不能仅把你当孩子看,又不能仅当你成人看,如果说你还小,可你的身高,你的智慧早已超越了我,如果说你长大了,毕竟才十四岁,人生阅历尚浅,所以我们时而当你孩子,时而当你是成人。

你自己也纠结,你纠结自己,想长大,又怕长大,想自主,可很多事情又不能自主,但无论你内心有什么想法,妈妈都支持你,所以妈妈希望你以后有什么困惑或困难都要讲出来,因为只有沟通,我们才知道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沟通才能解决问题。”

用这样的闲聊达到沟通的效果,在这个寒假,明显看到了他的进步,不但主动帮我洗碗,春节回家对长辈更加地敬重,他会耐心听奶奶闲聊,陪爷爷散步,帮外公外婆做力所能及的事,这让我意识到沟通不仅是通往彼此心灵最好的桥梁,还是促进彼此感情的最好良药。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一种走来跌跌撞撞,经历了风雨和阳光。在经典的教化下,我才明白,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这是《易经》带给我的智慧,孩子的成长,因为每个年龄阶段,或是每月每日都会有不同的变化,或是情绪的波动,也正因为这些变化和波动让我思考,让我成长,让我懂得怎么才是一名合格的母亲。

做为母亲,不是只有责任和爱就够了,更要有一颗智慧的心,因为我们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对自己的所知所得,要有勇气去打破它,去突破所知障,去进一步地求真,重塑新的价值观念,家庭教育中的主体不仅是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长。

我们应该把孩子成长的压力转嫁到自己突破改变上来,用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方式无为的影响带动孩子,“正其心,养其志”,和孩子共同成长,培养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内在的成长原动力,才是教养的根本。




好,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家人们的陪伴和聆听!

让我们一起在贞明这所没有围墙的父母大学,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让我们一起育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幸福快乐每一天!多学习,多正音,多努力,多付出!坚持读经,相约十年!我们一起努力!



【整理:廖雪琴     审核:高菊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