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去年9月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内容。习近平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
在他的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既具有启迪的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均有参考价值。一起来学习。
天下篇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典出】《礼记•中庸》(战国至秦汉)
【释义】万物竞相生长而互不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互不冲突。体现了宇宙和大自然法则中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
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就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中国共产党愿广交天下朋友。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典出】孔子《论语•季氏》(春秋)
【释义】使人受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人、诚实的人、见多识广的人。
任贤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典出】习凿齿《襄阳记》(东晋)
【释义】伟大的功业必须要人才来实现,伟大的事业也因人才方能不断壮大。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希望广大院士关心和爱护青年人才,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典出】魏源《默觚下•治篇》(清)
【释义】对于人才,越求贤若渴就会越来越多,越弃之不用就会越来越少。
事业篇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典出】孙中山《建国方略•孙文学说》
【释义】如果人的心里相信事情可行,则移山填海的难事也能有成功的时候;相反,如果人的心里不信事情可行,那么即使是反掌折枝这样容易的事,也不会有收到成效的时候。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典出】屈原《离骚》(战国)
【释义】这些都是我内心之珍爱,就是让我为之九死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两句诗,表现的是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典出】《荀子•修身》(战国)
【释义】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典出】《荀子•劝学》(战国)
【释义】把土堆积起来可以成山,把水积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改革创新篇
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典出】《周易•系辞下》(战国)
【释义】事物到了窘困穷尽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变化,变化之后才能通达,通达之后才能长久。
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典出】文子《文子•上义》(春秋)
【释义】如果对人民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制;如果符合实际情况,就不一定非要遵循旧俗。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
【典出】《荀子•天论》(战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