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京彭善珍 于 2016-12-19 06:39 编辑
亲爱的贞明家人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上午的转播义工丁翠平,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点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努力成为优秀的智慧父母。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忙、盲、茫,到底为哪般?》。
前段时间,在一次群聊中,一位妈妈说,向一位亲戚介绍育心,被以“忙,抽不出时间来”的理由回绝,这样的情形大家是不是经常遇到?
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向人家介绍读经的各种好处,希望更多的家庭受益时,换回的经常是各种异样的眼光,被以“忙”为理由拒绝算是轻的,更多更严重的“反应”相信很多家人都遇到过。
很多人在碰了几次“钉子”之后都会感叹,真正认识到读经的价值,理解我们的用心的人真是太少了!
由此也可以想象,赖老师当年,要把这样一套好用又简便的方法和教材推广出去,是多么地不容易!
从这个“忙”字,我们引申讨论了两个同音字:“盲”和“茫”。
“忙、盲、茫”三个字基本可以概括当前大多数家长在教育上的状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三个字。
首先看“忙”字,忙=心+亡。当我们在向别人介绍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每天都很忙,回家都累死了,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读经?”
忙为心亡,这个累“死”了,不是身体“死”了,而是心“死”了。心死了,身体还活着,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一具行尸走肉,活着目的就是等待死亡,这样的人生是我们想过的吗?
脑子被各种事情塞满,无法思考,这样的“人”跟动物有什么区别?步入中年的我们,在外要面对工作的压力,职场的竞争;回到家里,要面对上面的“老”和下面的“小”,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各种生活琐碎,确实够“忙”的,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忙到心“死”了还不知道。
所谓的“忙”,都是因为时间没安排好,或者工作效率不高造成的。
要说忙,有谁比得过我们的大家长赖老师?
大家看一下赖老师2010年4月30日的工作日记:
1、完成《中国古典长诗精选与神童诗》四光盘封面设计; 2、生成《中国古典长诗精选与神童诗》四张CD母盘制作; 3、光盘厂回送《弟子规》、《老子》光盘; 4、与光盘厂签订《中国古典长诗精选与神童诗》光盘制作合同; 5、与印刷厂确定《弟子规》、《老子》、《让子成龙》印刷合同; 6、完成《诗经》国风部分共113页简繁格式调整; 7、正式开始《诗经》音文同步校对,完成周南、召南、邶风、鄘风;
8、在大易读经超级群评论最近接连发生的学校、幼儿园血案,推广经典教育责任沉重; 9、实施《黄帝内经》一百计划,朗读《黄帝内经》素问1-4章第三遍; 10、晚上全家在电脑上观看世博会开幕式,未录音。 这是赖老师之前的工作日记,这些年来,随着育心的迅速发展,赖老师每天的工作量有增无减,但是有谁听赖老师说过一个“忙”字?
在一次台风登陆深圳的当天,当育心中心老师打电话请示是否因天气原因休息一天的时候,得到的回答是:“我的事情还很多,你们休息一天,我和苏老师照常上班。”赖老师就这样勇敢地直面台风,坚持上班,都没有说过一个“忙”字。
十年来,赖老师一家坚持不懈地编教材,做录音,推广大道至简的累积式教育法,引导数百万家庭开始读经之旅,收获幸福和谐。
同时,更是承担了来自各方的各种不解和责难,用生命践行经典精神,勇敢地纠正文化传承中的各种偏差,致力于恢复真正的中国文化,还中国文化以本来面目。所有这些,我们都没有听赖老师说过一个“累”字。
是什么支撑着赖老师这副普通的躯体,去完成这么多对常人来说的“不可能的任务”?
就是因为赖老师有一颗坚强活着的心!
十年的花开花落间,跟随的人来了又走,换过一茬又一茬,唯有赖老师在当初选择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一件事,不容易;永葆一颗不变的守贞之心,更不容易!只要心活着,任何艰难险阻都会在顽强的意志前面低头!
有人会说,我只是普通人,达不到那样的境界。境界是可以提高的,现在没有,不等于以后不会有,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心,愿不愿意去学习,去提高,去改变。
那我们就来看看“普通人”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
我问过很多人,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每天好像都很忙,但回过头来好像也没干什么。”说这样的话的,是瞎忙,只是虚度光阴而已。还有一些人,确实很“忙”,忙着赚钱,忙着旅游,忙着娱乐……忙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
但是仔细想想,有什么事比教育更重要,更值得忙的?有一句话说得好: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教育上的失败。
“药家鑫”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据说他的父亲是军队里级别很高的领导,这样的事业算是很成功的吧?他对孩子的教育也可谓“用心”,只是方向和方法错了,结果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知道了。 那些以“忙”为借口,把对孩子的教育推给其他人,推给学校的,都是对教育对自己的意义没有清醒认识的。
每个人到这个世界,都是来成就自己的。把孩子培养教育好了,成就了孩子,其实也是成就自己。
趁现在孩子还小,不愿在孩子身上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等到孩子大了,出现问题了,再来补救,那时,再忙都要抽出空来。
而且,到时即使花费数倍于现在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见得能补救回来。
儿童期的教育是不可逆的,错了就错了,错过就错过了,后果只能由自己来承担。
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忙”,以后就不要再随便说“我很忙”。手头上,工作上可以很“忙”,但不要忙到心都亡了,那样的忙就变得毫无意义。
再忙,都要给自己的心留一个透气的窗口,拿起书,读最高能量的经典,给心灵最高级的精华滋养,让它永远保持活力。
再来看“盲”。
盲=亡+目=目亡,《说文解字》解释为“目无牟子”,就是没有眼珠子,自然看不见东西了。
“盲”可以组成一个词,叫“盲目”,百度一下,有两个解释:一是双眼失明;二是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 “盲目”的两个解释,第一个解释是就是前面说的“盲”字的本意,第二个解释是引申意。 “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这也是当前很多父母在教育上的状态。 现在的教育理念可以说是多如牛毛,满天飞,这个专家说要这样,那个教授说要那样,有些“好学”的家长,赶场似地到处听课,到处学习,回家后发现,咦,这个专家和那个教授讲的怎么不一样,甚至是矛盾的?
太多的教育理念让我们迷失了双眼,不知该如何选择了。不过,真的没法选择吗?
其实,只要有判断的标准,要选择也不难。判断标准起码可以有这么几个:
一是提出这个理念的人,他自己有没有亲身实践过?
二是他自己的孩子是用这个理念教育的吗?教育得怎么样?
三是有没有其他成功的案例?
这里的成功案例不是短期的几天、几个月的效果,而是要把眼光放长远了,十年、二十年之后,还能保持这样的效果,甚至有更好的发展吗?
四是这个理念或者方法有没有可复制性?
有些人的教育是很“成功”的,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只对他的孩子,或者一小部分孩子有效,而无法大面积推广。
比如那位因其“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口号而被称为“中国狼爸”的爸爸,自称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这样的方法能大面积推广吗?很多家长在感情上就接受不了,不要说实施了。
五是这个方法够不够简单?
很多从西方引进的教育理念,初衷也许是好的,也能成功地培养孩子,但是引进到中国之后,用我们的东方思维去理解这些用西方思维提出的方法,想要忠于原意地实施好,对父母的要求非常高,就说明这个方法不够简单,不是方便易学的。
如果非要生搬硬套,结果很可能是东施效颦,最终结果与最初的愿望南辕北辙。还有每天读经八个小时甚至十多个小时的方法,我们作为成人都做不到,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做到?如何去复制和推广?
只有简单才能长久,这也是《易经》里的道理。“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大家看过《大易教育》都知道的。
六是这个理念或方法有没有完整的体系?
如果只是一句话,或简单几句话的观念,读起来可能是热血沸腾,但落实到实践的时候,要怎么做?遇到问题了怎么办?去找谁寻求帮助?等等这类的问题,如何解决?
七是这个理念和方法,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问题?
刚才说了,现在的教育理念满天飞,家长们学得越多,却越困惑,越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或者说虽然知道但做不到,共同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根本,而是在枝叶上打转。
大家抬头看看窗外的树木,随便一棵小树的叶子都不知道有多少片,一片一片地研究,研究得过来吗?
只有抓住根本,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拿着这七条标准,跟我们以前接触过的,和现在正在用的方法,一条一条衡量过去,一个方法一个方法地对比过去,就知道该如何选择,也就不会盲目了。
再来看“茫”字。
来看一下这个字的象,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拆字法,茫=草+水+亡,草和水都“亡”了,也就是都没了。既没有草,也没有水的,是什么地方? 大家是不是首先想到的是沙漠?
我想到的也是沙漠、戈壁等等荒无人烟的地方。一个人在沙漠或戈壁滩中,放眼望去,一片茫然,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出路——这也是当前教育中的一个状态:面对呱呱坠地,白纸一样的婴儿,为人父母者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如何在这张“白纸”上落笔。
另一种是看象法,把“亡”当做一个东西,或者一个人,被淹在水中,并且上面被草盖着,一般在什么样的地方会这样?
是不是沼泽地?
我想到的也是沼泽。《易经》中说“坎,陷也”,一切深陷之象都是坎象,而“坎为险”,是很危险的。就像有的人深陷在大量读经的泥潭中,自己和孩子都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处于危险的边缘还不自知,还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还要继续“努力”,继续往死胡同上走。
当我们在沙漠中,环顾四周,一片白茫茫的时候,要怎样辨别方向?
是不是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或者月亮,以此来判断方向?
太阳为“日”,月亮为“月”,日月左右相合是什么字?
是不是“明”字?
左右相合呢?
是不是“易”字?
在众多的关于《易经》为什么叫“易”经的解释中,有一个说法就是,“易”是日月相合,代表了天地运行的规律。
那么,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的时候怎么办?在教育方向上迷茫的时候怎么办?
大家好好思考一下。
是不是要找“明”师?找《易经》?
什么是明师?
公路上的明师,是自己亲自走过,知道这条路的状况,知道该在哪里转弯、该在哪里放慢速度,出口在哪里的人,是能把我们安全带到目的人。
以前出差,看到有的地方的路口,会有人拿着“带路”的牌子,收费指路。这样的人,就是走这条路的“明师”。
大家出门应该都有体会,路上到处是指示牌,但是当我们按着指示牌走的时候,仍然有可能走错方向,导航仪也不可靠,也经常有出错的时候,只有亲自走过这条路的人,能告诉我们正确的方向。
同样的,在沼泽地里,能救出深陷之人的,必定是对这片沼泽非常熟悉,知道怎样才可以走出去的人,这样的人也是“明师”。
我们的人生道路也是一样的,人生路上是没有指示牌,也没有导航仪的,如果靠自己瞎摸乱转,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沼泽地里不能自拔,代价很大,必须靠走过这条路的明师来指引。
“明师”与“名师”,一字之差,相去甚远。 “明”师,就是“易”师,是懂得宇宙天地运行的规律的人,是能为我们的人生指明方向的人,而不是到处开讲座做报告搏名气的“名师”。 真正的明师,是精通《易经》,深谙经典精神的人。这样的明师,既在经典之中,确切地说应该是在“经”中,就是经中的君子、圣人,也在经典之外,就是指引我们读经,并且自己也读,并认真践行经典精神的人。
注意,是指引我们读“经”,而不是读“典”,更不是读“规”。
“经”的最重要的代表是《易经》,指引读“经”的人,到目前为止只有赖老师一个。“明师一指,地动山摇”,如果没有明师指引,即使我们把经典读上千遍,也不能得其真意。 我们能在还没走弯路,或者虽然走了弯路但是绕回来了,遇上了育心,遇上《易经》,是多么多么地幸运啊!
至此,我们对“忙”、“盲”、“茫”三个字做了简单的解读,希望家人们在自己学习成长的同时,也能伸出手来,帮助还处于这三种状态中的人们,让他们清醒过来,认真教育的根本与实质,一起走上全家读经、系统读经的幸福之旅,一起承担起“恢复真正的中国文化,还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伟大使命!
让我们一起在贞明这所没有围墙的父母大学,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让我们一起育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幸福快乐每一天!多学习,多正音,多努力,多付出!坚持读经,相约十年!我们一起努力!
【整理:尹建媛 审核:高菊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