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积累到一定阶段会给你个惊喜的回报。
正如孔子所说:“诵书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书,与古人谋。”
读了,要比没读好得多。
读古人书,和贤者对话,一切自然而成。
不在背诵,而在交流;
不在理解,而在注行;
不在炫耀,而在自明;
不在苛求,而在水到渠自成。
一个孩子从小读经,不停地吸收酝酿,到了十几岁,随着理解力的逐渐成熟,对已熟读的经文会有一种朦胧的领悟,似懂非懂,经文常在头脑中萦绕,吸引着他,他会有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
此外,他也模模糊糊地感到有一种人格一一圣贤人格,比现实中的人更高大光明,充实圆满,更值得追求。理解的冲动和人格完美的追求,会吸引孩子主动地去学习,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应是如此。
这才是真立志,真志气。只有从小读经的孩子,才比较可能有这种志向志气,如果一个孩子从未读过经,胸无点墨,腹中空空,他怎么可能有对高深道理的探求欲望和对高大人格的向往?他怎么会立志?只有立足于经典,向往于圣贤之道的志才是真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