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贞明育心国学经典】《从生命的本源看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复制链接]
查看: 2813|回复: 0

40

主题

40

帖子

228

积分

贞明VIP用户

积分
22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0 07:3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兰州李金霞 于 2017-12-20 07:49 编辑

亲爱的贞明家人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点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努力成为优秀的智慧父母。

开课前先请各位新老朋友注意学习群规,入群第一步,修改群名片,学习地址:

http://www.zm137.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0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从生命的本源看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我想从生命本源的角度来探究一下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这个题目比较大,我只从一个小点讲起。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接受教育,作为父母,我们可曾想过,孩子最需要什么教育?是知识还是智慧?是技能还是品德?

“长大成人”是父母对孩子最基本的期望。现在大多数家长热衷的教育,不外乎费尽心机把孩子送入各种名校、希望能给孩子找到“名师”、送孩子参加各类艺术培训、外语学习、分数提高、考试技巧等方面的教育,期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长,未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然而这些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吗?

“成人”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新华字典里解释为“德才兼备的人”,《论语》中告诉我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孝经》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德者,得也。德是內得,得是外得,获得德,能开慧益智,人能守住德性,慧自然能扩充出来。

我们常说某人慧根很好,这个慧就是得智的种子,慧是由智而得,可以说,人若品德好,慧是很高的,可以看出智慧同样由德而来。


《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自古以来我国对教育是高度重视的,汉字具有承载传统文化的功能,我们从“教育”二字的起源就可以探寻到它的本来含义。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pū)从孝。育:养子使作善也。由此可见,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培育好与生俱来美好的“善”根,是德育,可以说,“使之善”是中国教育的“一贯之道”。

所以,《大学》的开篇会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格至善是教育思想的核心,直至当今社会处处倡导的“以人为根本”的价值理念,仍渗透着对善的追求与向往。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想,那教育的目标到时该是什么?

有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蒙以养正,圣功也”,这是《易经·蒙卦》上说的,道出了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

“正”是什么?


是正气,是道德修养。我们一个人的德行好比人生的方向盘,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质量、一生的走向、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

然而在当今社会,各类学校依旧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窠臼,教育的全部与“真谛”,仍然是过分倚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是非判断标准、价值观念的教育却是缺失的,当然也包括对敬畏生命教育的缺失等。

药家鑫的极端残暴行为,李颖“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也捅”的这番冷血极端言论,深深刺痛我们的心。2009年“杭州飙车案”发生时,“官二代”同伴围在死者身前嬉笑的场景灼痛了公众的眼睛。2010年广东河源数名中学生在校园外的一条小巷里将一名流浪汉活活打死;李启铭在校园内将两名女生撞成一死一伤后,嚣张冷漠地喊出“我爸是李刚”。

所有这些,无不折射出当下个别年轻人对生命逝去的茫然与冷漠。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性向善,“育”正是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 而“药家鑫们”缺失的恰恰是对生命的敬畏。

这些问题是怎么导致的呢?

其实几千年前的《易经》早就告诉过我们——“履霜,坚冰至”,就是说,任何问题都是累积到一定程度才暴露出来,就看你有没有注意到细微的变化,有没有及时预防。

在北方,脚踏在初秋的轻霜上,预示着寒冷的冬天就要到来了,过段时间要结冰了,这就是直观地解释了“履霜、坚冰至”的意思。
在教育上我们有没有这个预见力呢?

比如孩子发脾气打人、骂人,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莫以恶小而为之”而及时教育?是否觉得他还小,没关系,打几下又不疼,无所谓,长大自然就会懂事。

如果没重视这个问题,觉得孩子还小,长大自然就会改,那么,等孩子长大,习惯已经养成,顶撞我们,甚至动手打我们,每当我看到虐待父母甚至杀父弑母的发冷报道时,都不禁想了解,这样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教育出来的!

如果我们把眼光拉长,回到他们家童年的教育,一定会发现有很多教育问题存在而导致现在这个结果,这就是患了严重的“心智营养不良综合症”,这就是“履霜,坚冰至”啊!

孟子说过一段话:“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这句话直译的意思是“现在有人,他的无名指弯曲而不能伸直,虽然并不疼痛,也不妨碍做事情,但只要有人能使它伸直,就是到秦国、楚国去,也不会嫌远,为的是无名指不如别人。无名指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叫做不知轻重,舍本逐末。”也就是说只注重表面的攀比,最忘了内心修养的比较和加强。

忧指忘心,舍本逐末,道出了现在很多教育现状,我们可以看看多少家长趋之若鹜地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技能学习班,这就是对孩子教育只重视的装修层面。

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艺术、技能等枝叶类的教育培养再成功,可一个人的内心却是自私自利的、无德的,到了社会上肯定吃不开,“德不配位,知小而谋大”,这样的人生肯定会有坍塌的一天。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曾经搞出瘦肉精的那个家伙,堪称人才吧,他的发明令多少人发财!可发的是什么财?最终走向了哪里?那么大的知名肉类加工企业,就因为缺“德”,不也快垮了吗?


楼倒可以再建,树倒可以再植,而人呢?

教育不能重来,人生没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当我们意识到教育失败的时候已经无法挽回了。

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可见,我们追求的教育境界应该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教育理念纷繁多样,令人眼花缭乱,到底该如何甄别?如何选择?

有这样一个教育公式,能很清晰地让我们清楚孩子应该怎么教育、用什么内容教育、在什么时间教育。

这个公式叫“智慧教育公式”,也叫做“赖国全智慧教育定理”(Z=aM2/NL)。

Z就是智慧,A是爱因子,M是教学内容的难度,因为特别重要,用平方,分母部分,N是年龄,L是理解力,从这个公式可以发现,年龄越小,理解力越小,教学内容越难,越有智慧。


反之,年龄越大,理解力越大越没有智慧,只要掌握这个公式,就会非常清楚怎么教育孩子了!

在孩子最小的时候,最没有理解力的时候,去学习最难的经典,他的智慧就会越大!

孩子的记忆特点是先记忆后理解,刚好与大人的记忆特征相反。

由此看出,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给他们学习最有智慧的东西,孩子就会变得最有智慧,而蕴含无穷智慧的莫过于经典了。

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华。

经过多年教育改革越改越失败的现状,众多有识之士痛定思痛,终于发现“要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寻找教育智慧和方法”。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近年来,经典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家庭在诵读经典,在不断深入学习经典。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都流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而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既是我们孩子成才必备的养料,也是我们父母给与孩子最有爱心、期待、价值的丰硕礼品,这份营养大餐,无论老幼,没有年龄、学历、地位、国界等限制,人人均可尽情享用。

在孩子小的时候适当地开展经典启蒙教育,多给予他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绝对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

可能有人不禁要问了:孩子这么小,有必要学经典吗?我们都不懂,孩子能懂吗?

其实这两个问题属于一个问题,很好回答。我们这么大都不懂是为什么呢?

小时候没有学过嘛!没学当然不懂,学了才有懂的基础!

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他懂妈妈、爸爸是什么意思吗?我们很清楚他不懂,但是坚信他有一天一定会懂。所以就非常有耐心地、日复一日地教他、让他模仿、让他学习,孩子先记忆后理解。终于,她能把“爸爸”“妈妈”这些词和人对上号了!我们是不是开心得不得了?

学经典同理,对于孩子来说,学英语、学钢琴、学舞蹈、学画画等等是一种技能培训,而学经典是一种人格教育和道德观培养,这才是根本性教育。

孩子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将最有价值的、人类数千年智慧结晶而成的经典文化,系统学习,反复诵读、照单全收。先储存在生命和灵魂的深处,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理解领悟能力逐步增强,理性分析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强,就开始对头脑里的海量知识储备进行“反刍”,每天研磨、分解、消化、吸收。

不知不觉,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这些蕴涵高能量的文化营养就逐步被孩子所内化、理解、领悟,体悟得越来越透彻和精深。

更妙的是,这些高度文明早已与孩子融为一体,好象与生俱来一般,并且伴随孩子一生。

学习经典最终的目的是要悟入经典的智慧,将经典的知识内化成生命的智慧,最终运用于生活实践。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读什么书,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听到什么,什么就在你的心里潜滋暗长;脑袋里有什么样的观念,你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人是自己思想的产物,与智者同行,就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就能登上巅峰。

孩子不是植物,不是只要浇水施肥就行,他有精神需求,他有生命、更有智慧,让孩子和圣人在一起,还怕孩子缺少智慧和优秀的品德吗?


教育孩子从经典入手,可以让他们熟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像孩子要喂母乳一样,经典更加适合土生土长的中国孩子,传统文化中的那些故事,天生具有亲切感,更能让孩子印象深刻。

如何定义经典并不重要,关键是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对经典有着正确的认识。

第一,经典是有价值的;

第二,经典是可以应用的。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未来社会里,也就是不久的将来,甚至可以说从现在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更有发展,经典氛围会越来越浓郁。

当孩子们在学科成绩上“旗鼓相当”时,那些拥有经典基础的孩子,会发展得更加坚实。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验证了一个事实,孩子坚持读经、系统读经会有以下的改变:

   1、记忆力得到锻炼及提高;

   2、整体认读、大量识字;

   3、道德品质得到熏陶并有良好表现;  

   4、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5、养成了良好学习的习惯;

   6、培养了阅读能力;

   7、练好了标准的普通话;

   8、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9、文学功底得到加强;

  10、自信心大大增强。

……

其实远不止这些,这只是阶段性表现在外的效果而已,对他们内在的影响、一个人格局的构建,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内才逐渐呈现,这也是“履霜,坚冰至”,这个坚冰,那就是坚实的文化底蕴了,我们需要这种坚冰。

读经典,胎婴养虚、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褔。

《学记》里说“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也就是老话所说的“少年易学老难成”,作为父母要有长远的眼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孩子天天在成长,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教育的区别就在于你有意识给他提供好的学习内容,还是让他像野草那样自己随便乱长。

让他听广告,他说的就是广告词,记在脑袋里的就是这些垃圾,你让他听智者的教诲,他储存在大脑里的就是至理名言,将来都为他所用。

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哪个对孩子的影响更深远?

这让我再次想起《孟子》中的那段话:“一个人如果手指坏了,虽然不疼也不妨碍做事,但他可以去秦国、楚国治疗,不会嫌远。可是,一个人要是心术坏了,他却不以为然”,这叫“不知轻重,舍本逐末”。

因此,我们千万不能被“经典无用论”的基调所影响,不重视经典教育。

一个成绩卓越的中学生,因为出现心理问题结束了宝贵的生命;一个才华出众的高材生,因为不懂得与人相处,工作中四处碰壁;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因为道德观的缺失,不懂得孝敬父母从幼儿园到大学,人格教育几乎一片缺失,孩子们竞赛式的学习,学到的只是知识,而为人规范、基本道德礼仪,现代教育中却少有涉及到美德教育,就是要通过传统文化,填补现代教育的空白,经典让孩子未来更坚实。

有些家长因为害怕孩子在幼儿园、学校里吃亏,就让孩子做人别太“老实”了,结果使孩子变得十分自私。如同家中养了一条狼,最先尝到苦头的就是父母,孩子想“咬”谁就“咬”谁,何谈孝道。

错误的道德观,在当今社会中比比皆是,人们却没有认识到:中国人集体缺少经典教育,古人几千年的智慧总结,却被现代人遗忘了。
对儿童实施经典的教育,是扎根的教育,是人生的基础,在孩子天性未染污之前,善言易入之时,我们可先入为主,教导他们读诵经典,使他们的心安定下来,培养他们的耐心。

孩子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

就因为心不定!

怎么解决?

让他的心能安定下来!

用什么方法达到心的安定?

读经典,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

静能生智,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而不衰,是因为其中包含有一种诚恳的人性,能够进入到心灵深处,提高人作为“人”的内在品德。


这些经典本身就是一个高远的理想、一种开阔的胸怀,它可以涵养性情,增长智慧,提升眼界,增进道德勇气。熟读这些有高度智慧的书,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地启迪理性,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较为全面而合理的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

让孩子通过对文化经典的系统修习,从而达到健全人格、开启智慧、奠定深厚人文底蕴的的目标,为他们的一生打下最为坚实的根基。

家长认识的高度,决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想给孩子什么样的人生,要看父母的智慧。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我们做上士、中士,还是下士,全在于一念之间。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恩家人们的陪伴和聆听!

让我们一起在贞明这所没有围墙的父母大学,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让我们一起育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幸福快乐每一天!多学习,多正音,多努力,多付出!坚持读经,相约十年!我们一起努力!

日课整理:李金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