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事之初,如何种善达善?――玉英老师《蒙卦》第8讲听课心得

[复制链接]
查看: 4275|回复: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18:1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年2月23日,星期二早上6:00在贞明网络大学YY500137频道,玉英老师继续为大家带来了第49期《易经》与生活系列讲座―――《蒙卦》第8讲。整堂课玉英老师结合生活实例,围绕“《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育德”展开了深入浅出的精彩分享。

一个“出”字,有如两座大山叠加在一起。如果我们的人生始终只能站在山脚,又怎能看清楚挡在眼前的山和远方的路。只有不断地向上累积攀登,不断地站在新的高度,才会看得更远、看的更清楚,我们的眼界和格局才能不断得到提升和放大。

一个“果”字,不仅指“果实”,还包含了“果断”之义。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果,就是“目标+行动”,就是“知与行”合一。在人事之初,选择正确的目标、好的开始,然后去行动、努力,在“善”的目标和道路上不断坚持累积,最终才能成就自己想要的人生,结出属于自己的“善果”―――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生活选择。

如何才能做到“善”的开始?这就需要我们去顺应自然规律,感知人事规律,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并拥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而这种能力,这种智慧从哪里来?从先人为我们留下来的那些精神财富―――经典智慧的结晶中来;从向他人学习中来―――学习吸取别人的人生经验教训;从不断地自我实践中来―――反复累积练习。

这种能力,需要在人生之初,在孩提时代,在旭日东升的早晨,在人生的春天,去播种,去培养,去训练,去累积。

这种能力,同样需要我们父母从当下开始,从突破固有行为习惯开始,从人生新的起点开始―――育儿先育己,育己先育心,从“心”开始,从拆掉思维中的那堵墙、重塑新思维开始,而这样的开始少不了艰难和痛苦,少不了困惑和无助,更少不了想要懈怠和放弃的念头。凤凰涅槃,****重生。想要摒弃自己已经习惯了的“东西”,已经成为自己生命和生活中熟悉了的“东西”,哪有不经历“历练”之理。因为曾经孩提时代的我们,没有在人生之初顺利地走上“善”的开始,我们没有理由责怪父母,因为父母的父母也未曾有这样“善”的开始和累积……但是我们一定能做到的是,我们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不再让这样的遗憾带给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基于此,这种能力的培养任何时候都不晚。或许我们在孩子十三岁、在孩子人生黄金期的末尾才选择了今天这个“善”的开始―――用经典浸润人生,比起那些从孩子三五岁、甚至胎教就开始累积经典智慧的家庭晚了很多。但是,如果把眼光放得远一些,站在整个人生和家族发展的长远角度去审视,我们的孩子在选择自己人生伴侣之前就已经在“善”的方向开始了智慧的累积,那么等到未来他们组建自己的家庭时,在成家之初就能够选择一个“善”的开始,我们还用得着担心他们未来的家庭生活吗?

“山下出泉,果行育德”,玉英老师进一步指出,此“德”在《易经》清楚明白地写明,“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只要我们能够开始在正确的方向行动,什么时候都不晚。因为我们的身后不是一个孩子的人生,是子子孙孙的人生。与其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孩子,想要孩子好,不如行动起来,用实践去检验,这个“爱”究竟是“真爱”还是“假爱”?是“小爱”还是“大爱”?是顾眼前“得过且过之爱”,还是放眼未来的“大格局之爱”?

正如今天,对于我们贞明这个大家庭来说,如果当初玉英老师受益于育心经典,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受益,不曾想去利益他人,更不曾想去利益这个社会,利益天下的家庭;如果没有玉英老师曾经这个“善”的开始和不断地坚持付出,引领一个又一个家长实现自我成长,并通过他们的成长又不断地带动和影响了更多的家庭走进育心,走进贞明,还会有今天我们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的家人们如此积极的自我成长状态和氛围吗?同样,如果没有赖老师一家人的付出和坚持,也不会有今天的育心经典,更不会有今天的贞明。

虽然我未曾经历贞明之家的创始之初,但也不难想像,当初贞明开蒙之时的稚嫩和弱小―――今天贞明很多优秀的老师,一年前连抢麦分享日记都会很紧张!如果不是玉英老师在这个“善因”上,坚持行动和引领,贞明又如何能汇聚和收获今天一个又一个的“善果”―――一群积极进取的父母,一群快乐向上的孩子,一个又一个走上和谐幸福的家庭。而汇聚在这里的我们,又一起开始累积属于我们自己人生“善果”的种子“善因”―――让善的种子融入这片肥沃的土壤茁壮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