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一】《家长要教会孩子做时间管理,而不是去管理时间!》

[复制链接]
查看: 14126|回复: 0

25

主题

25

帖子

141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4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9:5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双双 于 2020-4-20 10:19 编辑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点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大家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努力成为优秀的智慧父母!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家长要教会孩子做时间管理,而不是去管理时间!》。


疫情时期,全国的孩子都正在家学习,但对于时间观念总是很模糊,没有计划,荒废时光。
关键时候,我们要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让孩子受益一生。

常常听家长埋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合理安排时间,那怎样才算有时间观念呢?

据我观察,有一部分人的时间管理的确很到位,但也有许多人的时间观念是模糊的。

按照三分法来分,“时间观念”可分为自然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

人文时间的核心是历史时间,这里我们不讨论;
自然时间的核心是钟表时间,是客观的;
心理时间的核心则是体验时间,是主观的。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并非总是重合。

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笑话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如果你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小时。

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如果让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
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度日如年。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冲突,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
回忆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二者的冲突是那样的激烈:上课时,时间像个蜗牛;走神时,时光却快如闪电。回过神来总是懊悔不已。
那时候,心中很困惑也很苦恼,却解释不了这个矛盾。

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心理时间像个自由散漫的孩子,跟着感觉走,在喜欢、高兴、愉悦的时刻,它过得飞快;在排斥、沮丧和烦恼的时刻,却漫长得要死。

如此说来,我们所谓的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对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感觉。
如何培养?我来说说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1.改变心理时间,重视孩子的兴趣

首先,改变心理时间。
通常,人们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心理时间过得最快,内心感觉也最愉悦。
人物传记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许多天才人物,像玩儿一样,就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我们羡慕这些人,既享受了过程,又收获了结果。他们为什么能二者兼得呢?除了天赋和勤奋等因素以外,兴趣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于零,这时心理时间自然是很快的。在我们眼里千难万难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小菜一碟。
孩子也一样,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这再次印证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度重视培养兴趣的原因。
兴趣不但关乎做事的效率,最最重要的是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质量。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内心感到充实而愉悦,这样的生命历程自然洋溢着幸福感。
相反,如果被迫去做厌恶的事情,心理时间便被人为拉长,做事的过程让人倍感煎熬。经历这样痛苦的过程,就算最后取得成功,也不算完整的胜利。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心理时间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养兴趣。
此外,心理预期也是影响心理时间的重要因素。
通常,心理预期与时间的实际变化是相反的。比如,孩子越盼着下课,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家长也容易陷入这个误区,越希望看到孩子的快,结果越是发现慢的证据。
其实,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时间管理,并不全是孩子的错。
一方面,这正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状态干扰了孩子。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双方都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躁。
我们越希望快,心理时间就越慢,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而且,心理预期会干扰我们正常的判断,有的家长给我写信说孩子做事很慢,问应该怎么办。
我问慢到什么程度,家长的描述并不具体,于是,我就让家长完整记录孩子一天做各项事务所用时间。
看到记录,许多家长忽然醒悟,其实孩子并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觉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
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没时间观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当的时间观念“制造”出来的。
情绪也在心理时间中扮演重要角色。
孩子面对不喜欢的事,总是会极力转移注意力。
这时我们便会认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孩子只是不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
面对这种状况,家长最容易产生挫败感,并责骂孩子。
家长运用说教、责备、打骂、恐吓这些手段,短时间内会有些许效果,但破坏了孩子的心理时间,增加了心理阻力,只会越催越慢、越慢越催,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有些孩子的心理时间已经很慢,比如一让他做作业便度日如年,这时候,如果继续运用责骂的方法,只会继续拉长孩子的心理时间。
我们不妨重新寻找对策,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这个方法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绝对可以春风化雨,慢慢改变孩子的心理时间。
遇到不喜欢做作业的孩子,我们需要一些规则来约束,但最根本的还是发现学习的乐趣,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2保持对自然时间的察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其次,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
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对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当我们不那么热爱的时候,就需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我开始认真探索这个问题,是在考研的时候。
当时离考试还有100天,需要看的书摞在一起有一尺高。在极度焦虑中,我最关心的是怎样利用好每一分钟。
我想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时间,并且记下这一段的工作量。

比如“9:03——9:15,看《教育学》,共27页”,一天下来,所有的时间安排都一目了然,每天晚上,我都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真正对自己的时间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我监测出,最开始看一页书需要3分钟,后来只需要1分钟多一点,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赛跑。这个方法,成就了我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次跨越。

现在,我依然每天记录自己做事的起始时间和工作内容。如果哪天不记,就会效率低下,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根本不知道时间浪费到哪里去了。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不要过度苛责孩子。我们成年人对日常行为所用时间,往往也缺乏觉察。

我们不妨写下自己写一页字、做一顿饭、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柜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时间。
如果写不出,不妨估计一下然后再核对,就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未必准确。
我也常常建议家长用这个方法,悄无声息地帮孩子记录。

连续记录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会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业的难度,或者因为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
这个观察也会修正我们的判断,孩子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态度不端,而是能力不够。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早点开始做,为难题多留出一些时间。关于提前多长时间,这个记录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页练习需要多少时间,最快是多长时间。

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

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可逐渐养成高效的习惯。
当然,我们希望用这个方法帮助孩子,而不是苛责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
千万不要把这个记录,当做监工的手段,如果用最高标准要求孩子,总是能找出不足,那样,孩子肯定会苦不堪言。


3.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最后,在疲倦之前休息。
有的孩子喜欢一鼓作气,比如,连续两三个小时做作业,中间不休息。这样看起来,似乎非常专注,一口气做完,心里也会有成就感。
不过,从用脑卫生的角度来看,我不赞同这样的方法。
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的时候,效率很高,渐渐的,就有了疲惫的感觉,只是强迫自己打起精神,这种硬撑着的状态,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而且,这样也会人为拉长心理时间。

考研的时候,我始终保持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的节奏,这样频繁地休息,似乎很麻烦,但效率非常高。
因为学习时间短,我可以保持高度专注,在疲倦之前休息,内心能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状态。
对于孩子,我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始终保持这个节奏,孩子不会有特别疲惫的感觉。
古人所谓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有节奏的休息会让孩子感到有盼头,比如到27分钟的时候孩子可能累了,但一想到还有3分钟,便可自我激励,坚持到底。
如果孩子觉得一小时内都没机会休息,他便会主动拖延,在做事的过程中,用走神、偷懒的方式悄悄给自己“放假”。
时间仿佛是有重量的,时间越长,给人的心理压力越大,当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在言语和肢体动作方面,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自言自语、抓耳挠腮、心不在焉、情绪低弱。

有的家长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最开始会出现效率进一步降低的情况:
孩子在30分钟的作业时间内继续偷懒,对10分钟的休息却坚决不放过。有位妈妈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很焦虑,问我该怎么办。
我劝她继续坚持,如果孩子偷懒,等一会儿仍然没有改变,就简单提醒一下,比如轻轻敲下桌子,或者默默收走孩子手中的玩具,并不多说什么,也不批评,如果孩子做得好,则及时肯定。

一段时间过后,孩子30分钟内的效率开始大幅度提高。孩子的父母感到很吃惊,从前剑拔弩张都没解决的问题,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主动满足孩子的休息需要,他们就没必要偷偷给自己“放假”了。如此说来,因为孩子作业不认真,便逼着孩子“连轴转”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有的孩子喜欢在作业中间问还有几分钟休息,多数家长都会将其理解为心浮气躁、光想着玩。
在我看来,浮躁只是其中一种可能,也有可能是孩子想印证自己某项作业所用时间。
所以我总是建议家长,如果孩子问得不是特别频繁(比如2分钟问一次),便告诉孩子,不管孩子问的目的是什么,都将收获一个结果:孩子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越来越准!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的吗?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高效的做好时间管理,无论生活、学习,有计划的进行!
好,今天的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幸福陪伴!

让我们一起,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让我们多学习,多正音,多交流,多碰撞!

整理日课;王双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