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贞明日课堂】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血液

[复制链接]
查看: 4428|回复: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4:0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北京彭善珍 于 2016-9-15 06:24 编辑

亲爱的贞明家人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的转播义工赵珊婷。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血液》。

亲爱的妈妈们,您知道吗?---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血液。本来,最初不是这个题目和内容,只是在准备的过程中,两次改变题目和内容。原本是想说说,女人的天赋作用,以唤醒做妈妈的女人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后来,电视报导,药家鑫维持原判,并在6月7号执行死刑。同为母亲,我也感同身受药母那撕心裂肺和捶胸顿足的无奈,同时也悔恨自己(药母)育儿的失败。于是,又萌生了另一个题目和内容:妈妈的忏悔----祭药家鑫。以此来警醒妈妈们,赶快行动起来,用老祖宗留下的经典拯救自己和孩子。呵呵,为何又到了今天这个题目和内容,是因为,追根朔源,还是大环境的影响。于是,就想分做三部曲,今天是第一部,和大家粗浅的分晰下社会及教育的现状,以及经典学习的必要性和累积法简介。

一、社会现状浅谈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与精神生活的极度贫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道德缺失,人心浮躁,社会问题多多。富士康员工跳楼,北京大兴两个月内,连发三起灭门案,幼儿园凶杀案,留学生刺母案,药家鑫事件,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三聚氢氨,塑化剂,苏丹红,瘦肉精,假名牌,诈骗,拐卖婴幼儿……等等,这一切不安全的因素,都在警示我们:社会出了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出了问题!


1.道德缺失

那么,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简单的说,就是道德的严重缺失。现今的道德缺失已不再仅仅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道德失衡,而是以群体为尺度的集体道德缺失:蔑视道德、缺乏诚信、耻言理想、职业道德滑坡。道德的底线也是一个民族存亡的底线,正确认识道德缺失现象,探讨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对于唤醒沉睡的人性,营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围,重塑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整体的社会道德缺失?我们又如何重塑社会道德?


2.根源在教育

在我们看来,这一切的根源在教育,因为国之根本是教育。近百年来,我们摈弃了涵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一味的向西方学习。西方文化偏物质,东方文化重精神。西方文化讲物质文明、偏于科学的发展。中华文化重人文,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丢弃本国文化的结果,就是当今社会的一派乱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没了礼仪廉耻,人与人更没有了信任。最终是人心浮躁,内心空虚,圧抑,焦虑,疾病,犯罪率上升,自然灾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道德问题不可能靠简单地说教来解决,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要重塑道德,还需从教育抓起,从我们摈弃近百年的传统经典文化抓起。


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部中国文化史,犹如一条滚滚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古老的易经、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可时至今日,由于当代中国教育的失败,绝大多数的华夏儿女已不知如何继承中华祖先留下来的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在我们的血脉中渐渐地流失。从小学开始至大学毕业,我们的学校和老师用了整整十六年的时间来教学生学习母语,却不能让他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更不要说达到培育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目的。大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极其低下,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养,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许多大学毕业生写的文章错字连篇,文句不通,走向社会之后茫然无绪,不知路在何方。1978年3月,中国语言学大家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指出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严重问题”。他不无感慨地说:“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语文教学中两个切近的问题》)。 吕叔湘先生是三十多年前说这番话的,这三十多年来,中国的语文教育的实际状况又有多大的改观呢?


1988年国家教委委托华东师范大学组织实施的“1987年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抽样调查”取得的1000多万个数据显示,大多数被测学生的成绩处于中下水平,阅读、写作不及格的有近60%。阅读、写作、听力、说话与朗读四项测试,每项的总平均分均在及格以下。1995年《人民日报》以《大学生的汉语怎么了》为标题指出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1996年,以重视人文教育而备受称道的华中理工大学,对全校新生进行了首次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在这次稍稍高于中学语文水平程度的测试中,全校所有的95级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新生,达到及格线最多的是本科生,也仅有60%。最少的是博士生,只有30%的人达到了及格线。 1997年北师大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了语文入学检测,原计划得分在80分以上的(满分100),可以免修大学语文, 不料一千多名新生中,能达到这一标准的仅有六七人,无奈之下,学校决定,全部都要修大学语文。在1997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节目中,有老师说,小学语文教学无效劳动占50%,更有老师更正说,不是50%,而是四分之三。


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使得原本应该很简单的识字教育复杂化,使得“识字难、阅读晚”成为困扰我国教育界几十年都难以解决的难题,成为阻碍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一个顽症。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整个中国语文教育的大倒退,造成大部分中国人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低下。六年的时间用来进行识字教育,既是物力和时间的浪费,更是对儿童生命和创新能力的摧残。中国的识字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解决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识字难”问题,我们就无法实现提前阅读,民族素质、综合国力的提高更是一句空话。这种现状如果继续下去,不仅汉字的生存将面临危机,民族的兴衰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长陆定一说:“我查了一本书《唐说荟》,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不少孩子‘六岁能文’,六岁能文,我们一个也没有”。难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智力退化了吗?为什么戊戌政变后我国第一本语文教科书,第一课有8个字。到了“中华民国”,第一课只有一个“人”了。以后,教育学更发达了,第一课一个字也没有了,只剩下一张画。再往后,前五课都是一张画,到第六课才教一个字。”陆老的结论是:“汉字并不难,难的是教育的理论体系,实在糟糕。必须冲破这个障碍,提出一套新的办法,建立一个新的体系。” 只可惜陆老的这一期望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实现。亲爱的妈妈们,以上这些教育的实际情况,您知道吗? 当您知道了这种教育的现状,您还敢把教育儿女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吗?

要知道,天底下最爱您孩子的是谁吗?是您啊!亲爱的妈妈们,勇敢地挑起这副担子吧! 时至今日,世风日下,很多有识之士已感到了这种社会危机的严重性,深感再不抓就来不急的沉重责任。于是,各方力量不约而同,一致向老祖宗请教,一致向老祖宗留下的经典请教。现在,民间已潮流涌动,民心所向。让我们感受最真切的,就是将我们领进国学殿堂的,令我们十分尊敬的赖老师。他倾其所有,全家上阵,用教育女儿的机会,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简单、实用又高效的学习国学经典的理论和方法。在赖老师的大力倡导下,很多明智的爸爸妈妈开始用传统文化经典来教育孩子。他们每天早起,或者晚上,都抽出半个小时,一家人手捧经典,跟着音频,琅琅的读书声,包含了父母对儿女那深情的厚爱!


三、在儿童时期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忽视传统经典教育造成中国人道德水准的普遍下降
从五四运动开始的近百年来,中国的教育重科学教育而忽视传统的经典教育,使得至今数代中国人的整体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急剧下降,大多数中国人没有能力阅读文言文,特别是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由于缺乏传统文化的涵养,面对着巨大的物质诱惑,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在一些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蔓延;也给儿童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大量含有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低级庸俗的资讯通过互联网、电视、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等渠道迅猛传播,也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2、忽视传统经典教育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错误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趋向功利主义,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束缚,甚至是畸形发展。有些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局限于课本知识内,通过各种机械的学习和训练来获取考试成绩的高分,但作为现代人应有的素质非常贫乏,手拿高分成绩单,却缺少应有的适应社会的能力。错误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的母语水平低下,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归依,理想不敢坚持,君子之风渐行渐远。学生只看重自己的学习成绩,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养,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犯罪率的增高,犯罪年龄层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显示了人心的极度空虚,人生方向感彻底的失落,这其实是中国教育忽视人文教育、人格培养所造成的直接恶果。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承继的断层,造成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下降,使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如焚。


1995年3月,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的关键时刻的警钟。《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提出议案的这些老一代知识分子,“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3、“经典诵读”教育是提高儿童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快速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因为成绩的好坏,往往不只是取决于儿童学习的努力程度,而是还取决于他的理解能力的高低。要提升儿童的理解能力,经典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诵读经典可以促进阅读的发展,多读好书可以拓展儿童的视野,取别人的精华为其所用。书读多了,很自然地知识面就广了,知识面广,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自然就强。儿童喜欢异想天开,读书多了,还可以激发他的创新创造能力。由此,儿童在各种信息地刺激下,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个时候儿童读教科书还会难吗?还用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吗?

4、“经典诵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各级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人才规格等诸多方面的重要问题,这是21世纪我们国家、民族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1999年6月,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但时至今日,许多学校教育并没有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特别是忽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现象对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经典诵读”教育对于加强儿童的素质教育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儿童通过口诵心惟,久熏成习,久习成性,气质得到改变,能够从小养成宽容、理解、平等、仁爱、互助等良好品格。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儿童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是要让他们从小感悟中华美文的思想境界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认知能力和文学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经典诵读”教育可以加快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的步伐。


四、横空出世“累积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滋养着中华大地,造就了一批圣贤。2500年前,中国文化培养出了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让世人无比景仰。然而,同样受中国文化的滋养,2500年来,我们却再也没有一位人才能够超越孔子,原因何在?孔子凭借《易》、《诗》、《书》、《礼》、《乐》、《春秋》等六经之学,授徒三千,培养出圣者四人,贤者七十二人,孔子在培养弟子中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令后世无人能及。万丈高楼平地起,建房是百年大计。一幢房子,无论是平房,还是摩天大楼,我们都会精心的设计,多家配合,鲜有失败者。但同样是百年大计,育人工程却完全是另外一种局面,当我们把孩子送到一间间学校的时候,从来没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确保帮助我们把孩子教育成功。人类世世代代,生育数千亿人,但是教育成功者,翻开历史,我们到底能够找到多少?教育仿佛从来就是偶然成功、必然失败的,我们有没有办法打破僵局?面对如今的教育局面,赖老师陷入深深的沉思中:为什么培养孩子就不能像盖大楼一样确保成功呢?盖大楼要有蓝图,要有规划,人才的培养需不需要有规划?盖大楼需要打地基,做结构,最后才是装修,那么教育中的地基、结构、装修又是什么呢?他在思考孔子的教学内容,他在研究各种成功的教育成果,他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并加以总结提炼,一种大胆的教育方案逐渐清晰起来,他最终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教育方案:“累积式”教育法由此诞生了。

什么是累积式教育法?累积式教育法,又称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三线程各选一本),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

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三年完成大结构的人生基础建设。遵守这三个线程,用两年时间就可以学得非常扎实,如果担心时间不够,可以学三年,第三年巩固,是可以学得非常好的。这样,我们孩子人生的地基结构,我们用两三年的时间就把他打下。累积式教育法,是傻瓜相机的原理。拿来即用,无需多高的文凭,只要您有心。亲爱的妈妈们,您每天只需花30分钟,就轻松培养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孩子?您愿意做这样的投入吗?

五、人类教育史上第一套必然成功教育法

在建筑学上,盖房子因为有一套成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很清楚需要什么材料,有蓝图和设计规划,所以其成功是必然的,不成功是偶然的。如果随便乱盖,恐怕什么房子也盖不出来。而在教育学上,我们却严重缺乏一套系统的方案。数千年来,教育都是无序的,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案,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其不成功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打开人类历史,虽然许多成功者让我们非常景仰,但是这样成功的人,到底有多少呢?能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芳名的,在生生死死的人潮中,实在是微不足道。如果建筑学上,每建一栋楼都不能保证成功,或者说建几万栋楼,却没有几栋是能够成功的,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在教育学上,我们却习惯了这样的安排,仿佛这就是命运。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匪夷所思的结果,是因为我们在教育时完全不清楚应该用什么材料,成本是多少,工期是多长。学校、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完全没有规划的,今天学什么,明天教什么,一切都是随意的,缺乏系统而科学的规划,是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像盖房子一样,懂得整个过程,懂得完成百层高楼的材料和成本,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精心规划,我们就一定可以培养出我们需要的人才。我们不妨研究一下孔子,他是学什么成才的?他的成长过程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按照孔子的成才模式对孩子进行培养,即使达不到孔子的高度,把孩子教育成具有一定格局的优秀人才,也将不再是难题。

“累积式”教育法在人类史上第一次关注到教育学与建筑学的联系,并提出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成功地培养了赖思佳等一批成功的孩子,并且有许多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快速成长为国学经典方面的讲师。“累积式”教育法在人类史上第一次关注到教育学与建筑学的联系,并提出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成功地培养了赖思佳等一批成功的孩子,并且有许多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快速成长为国学经典方面的讲师。应用累积法培养孩子,成功成为必然。此方法操作简单,成本极低,任何家庭均有可能实施,是完全普世的教育方法,只要认同累积法的理论,通过努力,至少50%的人是可以明显感受到累积法的效果的,将教育成功率由原来的不到万分之一,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成功率增长在万倍以上,这是累积法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因此,我们给出结论:“累积式”教育法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套必然成功的教育法。

亲爱的家人们,以上的分享,希望您能有些许收获!

今天的转播分享到此结束,感谢育心经典,感谢赖老师,感谢玉英老师,感谢家人们的陪伴和聆听!
让我们一起在贞明这所没有围墙的父母大学,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让我们一起育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幸福快乐每一天!多学习,多正音,多努力,多付出!坚持读经,相约十年!我们一起努力!

整理: 聂亚仙  审核:朱凡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