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京彭善珍 于 2017-4-6 14:27 编辑
亲爱的贞明家人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上午的转播义工XXX,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点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伤寒论》中医养生系列课程之三,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共同成长!
非常高兴和家人们一起学习《伤寒论》中医养生系列课程,以文字版本的形式陪伴家人们一起走进经典中医的世界,并亲身实践,让我们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
本系列课程的文字版是围绕经典《伤寒论》原文学习的一个过程,愿意致力于中医的发展且关爱自己身体的家人们,让我们一起来徜徉在经典中医的海洋中,学习经典文化的瑰宝,感悟生命的真谛!
上一讲,我们说要做到诵读经典原文,理清三点关系:
中医和经典的关系;
经典和我们自身的能量共振;
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今天我们开始进入到《伤寒论》原文的学习。
《伤寒论》原文
作者: 张仲景
辨脉法第一
【原文】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
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本条说明阴阳是辨脉的总纲,据脉之阴阳能推断疾病预后的良否。
脉不外乎阴阳两大类:大、浮、数、动、滑这五种脉,比之平脉有余,故名为阳脉;沉、涩、弱、弦、微这五种脉,比之平脉不足,故名为阴脉。 关于疾病的预后决诊,辨明脉之阴阳,尤其有参考价值,有时可作为主要依据。
所谓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主要说明邪正的盛衰与阴阳的消长,阴病见阳脉,就是正能胜邪,病有转愈的趋向,所以谓之生;反之,阳病见阴脉,表明正不胜邪,邪愈深入,势必走上恶化的道路,所以谓之死。
此乃举例而言,其实辨脉之阴阳不仅是生死决诊,举凡病势的进展与否,症情的危险与否,都可以结合脉之盛衰作出判断。
这里说到脉有阴阳,而何为阴阳?阴阳的关系又是如何的?
《黄帝内经》中素问上第一章上古天真论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说到了“法于阴阳”,而阴阳的概念和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平常是不是都认为阴阳为两个对立面,互相分开的一种力量?犹如反正,天地都是相对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双方不是你多我少,就是我少你多,互相反作用?
如果是这样想的话,那么对于真正大自然的阴阳我们来看下,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一种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八个字,对阴阳的关系说得很透彻:阳生阴长主要讲上半年,也就是春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阳渐渐生,阴渐渐长,两者的关系非常协调。联系到具体的自然,春日以后,白日渐长,气温渐高,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阳气的不断增长。
那么阴呢?
阳化气,阴成形,这些成形的,属阴的万物也随着这个阳的增长而不断地繁茂,真正的一派欣欣向荣。这个过程真正是阳在生,阴在长,夫唱妇随。与我们以往所说的对立的、消长的关系并不相同,并不是阳产生了,万物反而消灭,完全不是这么一个情况。
比能量,可以设想在天地之间有这样一个能量库,而在春夏这两季,能量是处在一个释放的过程,随着能量的释放,万物得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便逐渐地生长、繁茂起来。否则,万物凭什么会生长繁茂呢?就是因为这个阳气的释放,这个能量的释放造成的。这是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是讲秋冬的变化。不要把“阳杀”看成真正的杀灭,“阳杀”与“阳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然春夏的阳生指的是阳的释放,能量的释放,那这个释放是不是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呢?
应该不会。这好比我们拳击,拳头伸展打出去了,如果拳头还老是停留在这个状态,那就没办法进行第二击。所以,必须先把拳头收回来,才能打下面的一击。
阳气也是这样,老是生发,老是释放行不行?
不行!这样就不能持续。所以,生发、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它就逐渐地转入到收藏,这个阳气的收藏相对于释放而言,就是“阳杀”。 阳杀了,能量收藏起来了,天地万物得不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万物的生长就趋于停止,而且渐渐地凋零、枯萎,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秋冬景象。所谓“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就是讲的这个肃杀的状态,就是讲的这个收藏的状态。
好,以上我们是不是明白了阴阳互生的和谐?
如果明白了阴阳,在《伤寒论》的学习中,首先就提出了阴脉和阳脉,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的脉象,就可以看到人体的阴阳是否平衡,在不同的季节也会和大自然一样,阴阳对应,所以,第一章辨脉法,我们可以尝试去摸下自己的脉象,懂得些自己身体的阴阳变化,根据四时季节的交替,来合理膳食,起居有常,就能做到《黄帝内经》所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学习中医,就是要落实在生活中,点滴去实践,不要等到有病了去找医生,那已经是下士了。
士闻道,勤而行之。懂得了学习中医可以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良医,而为何还要让自己的生命交给别人?还有谁能够真正了解你自己呢? 明白了自己身体的阴阳,以及相互和谐的关系,那么如果阴阳不和谐了会怎么样呢?
举例我们都望而生畏的一种病——癌症来说吧!
为何现在我国癌症呈现年轻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
曾经有报道说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显示,2012年,西安市有679名30至49岁的人因患癌症死亡。癌症印象中的“老年病”,为什么会向年轻人“下手”呢?
癌症真的猛如虎吗?防癌抗癌的根本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主要是“阳气不足、阴邪内生”。机体阳气先虚,阳不制其阴,则阴邪内生,日久成毒,毒邪渐致恶变而成癌,当人体“正气不足”时,便易患癌症。
中医将癌症病因总结为以下几种情况:
1、阳气不到便是病
阳气失于疏布,阴寒得以凝聚是癌症的基本病因。人之阳气的多少取决于脾胃,元阳虽藏于肾,但要后天脾胃的滋养,免疫系统就是人体对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换言之,脾胃虚寒是易于发生癌症的体质类型。
2、寒湿为患
损伤人体阳气者,寒湿之邪最重,阳气受损则易形成阴证。人体的津液精血靠阳气的推动才能运行,寒湿伤阳,则津液精血的运行缓慢甚至停滞,易于形成瘀血、痰湿、食积等有形之邪,有形之邪又会阻碍气机,形成恶性循环。
3、情志内伤
《外科枢要》认为:肉瘤之生,始于郁结伤脾。忧恚则气结,气结则阳气不通.阳气不通出现在何脏何经络,则癌症就有可能发生在那里。
人赖阳气而生存,所以,养生先养阳,阳气足,则经络通畅,血液循环顺畅,代谢旺盛;阳气足,则营养进得来,代谢废物排得出,生命旺盛,癌症就会望而止步。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说明阳气在人生中何其重要,比作天与日,贯穿始终,主宰命运,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保护好机体阳气的途径:
1、 从运动中产生阳热之气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种运动,通过运动助阳生热。
2、 从性情中保护阳气
适度调控好自己的性情与欲望,注重精神内守,固护阳气不得外越。
3、 从食物中补脾胃阳气
饮食有规律,一是吃暖的食物不去消耗身体的阳气,二还可以吃生姜等补阳的食物来纠正人体的偏性。
4、 从纯阳之物中吸收阳气
例如育心的养生海砂,艾灸用的艾草,都是充分吸取太阳的精华,是一种纯阳物。海砂可以覆在身体的穴位上补阳,方便且经济实惠。
艾草含有多种矿物质、抗癌的硒和大量的药理成份,是古今公认的、补充阳气最有效的方法。
由于阳气不足,阳不制阴,则阴邪内生,日久成毒;或者阳气不足,脏腑功能活动障碍,其温煦、运化、宣发、疏泄、通调等功能失职,产生气、血、痰、湿、毒等实邪,并相互蕴结而成癌症,海砂和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阳气,增强防病抗癌能力。
阴阳和谐,健康之道。
今天我们从《伤寒论》开篇认识了阴阳,并懂得了通过把脉来判定自己的身体阴阳是否平衡,从而调理我们的身体,达到和谐的生活状态! 学习中医,就从点滴做起,观念改变,比治疗更有效!
好,今天上午的学习就到此结束,谢谢家人们的陪伴和聆听!
让我们一起加油,好好学习祖宗留下来的瑰宝——《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四大中医宝典,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掌握自己身体的规律,顺应天地之道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共同实现全民皆医的伟大理想!
祝天下所有人健康快乐!祝所有家庭幸福美满!
整理:刘佳萍 审核 :高菊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