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河南寒婷妈小熊 于 2017-8-17 10:35 编辑
今天是游学第三天,也是这次出行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们将要去的第一站,是经典宝贝们和众家人们盼望已久的中国文字博物馆。
我们大大小小一行78位家人,乘坐着大巴车出发了,车程将近半个多小时,很快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
看到这气势恢宏、华丽如宫殿般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家人们不禁啧啧称赞!进入前家人们先来个留念吧!让这美好的画面定格在这一刻!
尽管天气很炎热,家人们即使挥汗如雨也毫不在乎!一阵阵口号喊起来:育心经典,传家宝典;正本清源,唯有易根!看到家人们热情高涨的势头!
您是不是也很激动,也很期待进去博物馆,一览“她”的“真容”呢?
家人们这就迫不及待的进场了。
今天正好是周日,有全国各地的游客,都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赶上这热闹场景,我们只能先自由参观,再排队等候导游姐姐为我们讲解吧!看我们的宝贝和妈妈们,抓住这机会纷纷开始合影留念……话不多说,照相去喽!
在博物馆大厅,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四面大型文字浮雕墙,气势恢宏,让人赞叹!
参观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特色吧!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该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
中国文字博物馆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
同时,以古汉字符号为独特视角,反映东方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型双重使命。
建成后的文字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展示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现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以及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
导游来之前呢家人们纷纷自由参观学习。妈妈们和孩子们都在兴致勃勃的观看,妈妈们还时不时地引导着、解说着……为我们的家人和孩子们点赞哦!
上午十点十分,我们终于盼来了导游姐姐,家人们欢呼雀跃!我们首先来到了一楼甲骨文展厅。
甲骨文盛行于殷商时期,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当地的农民在采收花生时,偶然捡到一些龟甲和兽骨,因其有药性,被当成中药卖给药铺。
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和学生赵军偶然在中药材的“龙骨”片上发现有古文字,于是开始了对此的搜集和研究。
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和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也就有了“一片甲骨惊天下”之说。
导游姐姐耐心的为宝贝们讲解。因为馆内纪律要求严格,要保持安静,宝贝们也不想轻易打断导游姐姐绘声绘色的讲解,都在认真的聆听着,思考着……,同时也紧跟着导游姐姐的步伐,生怕漏听到什么。
在一楼展区,大小朋友了解了甲骨文的一些知识,汉字源流释古今,那片片甲骨都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结晶。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二楼展厅。二楼的东厅,主要包括钟鼎千秋、物以载文两个单元。
这里展示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各式造型古朴、庄重肃穆的青铜器;长短不一、难以保存的竹简;造型小巧精致的铜印;晶莹剔透,质地温润的玉器,这些珍贵文物,见证着数千年的文字演变历程和历史进展。向里走,展现大量造型古朴、庄重肃穆的青铜器。古人的智慧,足以让今人惊叹!
尤其蔡伦造纸记忆犹新。它分为7个步骤,沤竹(泡竹子)、浸灰水(用石灰水泡竹子)、打浆(把泡过的竹子打成纸浆)、蒸煮、荡帘抄纸、焙纸、揭纸。这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