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深圳罗良娣 于 2016-6-4 15:45 编辑
2016年3月25日(第19周第5天) 诗涵4岁3个月11天 诗晴1岁11个月18天 亲子共读:《易经》萃卦第45—困卦第47 《黄帝内经》素问第1—4章05 《论语》雍也第 06 《笠翁对韵 上》7虞—8齐 妈妈读:《易经》乾卦第1——离卦第30 读赖老师《演讲集》、《学说集》各10页 《易经》累积33遍 《大学》累积28遍 《老子》21遍 《中庸》14遍 《孝经》14遍 子》21遍 《成语接龙》累积14遍 读经方法:247累积法 读经人员:妈妈、诗涵(指读、跟读)、诗晴(以听为主) 学习目标:诵读《易经》100遍 题目:国内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 昨天晚上给两个宝贝做了艾灸,最近是流感季节,很多孩子都因为自身的免疫力低下而被病毒入侵,《黄帝内经》里讲不治以病治未病,所以提前给两个孩子做好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她们遭受感冒之苦。当我在给大宝做艾灸的时候,晴宝自己一个人在床上拿着《易经》自己在那儿认真读,自从参加读书会回来之后两个孩子读书的兴致不断都在提高。而且晴宝最近经常都能够把经典语句挂在嘴边。真的是太兴奋了,这就是累积法的神奇之处,无为而为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自然而然的爱上学习。早上是丽臻老师给我们带来《如何学做学习型的父母》育儿课程分享,非常感恩丽臻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课程分享,首先丽臻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要早起学习呢?是为了学习成长自己提升生命价值。曾在日本有一个这样的调查报告,问孩子最尊重的人是谁呢?日本的孩子回答的排在第一为的是父母,在美国也做了的调查同样的问题问美国的孩子,而在美国的孩子回答的最尊重的人也是父母。而在中国呢?中国的孩子心目中父母排到了第母亲十位、夫亲排到第十一为。另外一个事实则是一名14岁的少年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告上法庭,反应的是父母经常虐待孩子教育不当,从而是导致孩子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更换监护人。造成这样事实背后的原因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中国是的父母不注重家庭教育,父母双不爱学习而把孩子交给学校。 不是孩子优秀了你才接纳孩子,而是你接纳孩子了,孩子才优秀。不是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你才相信孩子,而是相信孩子,你才能看到希望。不是孩子有责任感了你才放手,而是你放手了孩子才有责任感。不是孩子“听话”了,你才尊重孩子,而是你尊重孩子,孩子才“听话”。不是孩子长大了你才任用他,而是你任用他,他才能长大。贝多芬拉小提琴时,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当作家的料。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老师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了。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 达尔文在自传里透露,所有老师认为我资质平庸,与聪明不沾边。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被退学。英国首相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曾留过级。不要在意别人怎么去评价你的孩子啊,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去看待你自己的孩子,在你的眼里,你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国内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差异在于: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强调命令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和自由。中国家长大都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意愿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们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其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 在我国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父母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对孩子的教导会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另外,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长者恒为师”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中形成了一种不平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然而近年来,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成了中心。家长总是对孩子千依百顺,这种溺爱的行为,造成了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在中国,孩子在家里很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听话懂规矩。 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的相处。在孩子小时候就尊重他,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把孩子看做独立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尊重和理解。让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有独立的合理思想;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力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图书,游戏,长大以后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等等。美国父母大多不会替孩子选择,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所以,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 中国家庭很重视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工作。很多家长认为,父母责任就是尽力让孩子生活得更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仅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美国家庭的育儿观非常不同,他们注重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基于这种观念,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因此美国家长注重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1中美两国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方面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点:1. 生活上包办代替。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代替,这种包办横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纵向延伸到孩子长大成人。对孩子自主能力的形成非常不利。 2. 社交上过度保护。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其他孩子的办法。 3 . 经济上任意放纵。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数码相机、MP5等高档消费品,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奢华浪费的习惯。 4.学习上过于严厉。应试教育一直深深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惟一标准,对孩子成绩要求非常苛刻严格。 而美国家长重视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从孩子出生,父母就设法给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第一,宁苦而不骄,美国家长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欧美的儿童少年,从小就打工,这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练。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纸了。第二,家富而不奢。美国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第三,严教而不袒。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另外,美国家长大都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施加太多压力。他们认为孩子感兴趣的知识自然会努力去学,强制他们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让他们自己走自己的人生道路。成功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四)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由于两国育儿观和教育方式不同,教育结果也明显不同。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这体现在:(1)性格倾向积极,遇事镇定沉着,能与人和谐相处,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具有创新精神。(2)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3)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领。与此相反,中国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上不亚于西方,但普遍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主意识,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怕苦怕累,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中国孩子的这些个性和特点,恐怕是与我国倾向于“学历教育”有很大关联,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读,不让孩子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摸爬滚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