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焦作聂亚仙 于 2017-5-9 16:22 编辑
挑战21天有效陪伴
2017.5.1
读经人:晰智和妈妈 读经内容: 1、《易经》下经41-42卦 2、《少年儿童诗词启蒙》91-100首 3、《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十 4、《文学启蒙》下59 5、《唐诗三百首》下231-240首 读经方法:157
今天五一,也是乔哥一家乔迁新居,早早的带上贺礼和大太阳的一副对联“乔哥迁新居喜气冲天,华堂迎嘉宾高朋满座”横批是“春色满园”准备出发。
由于智儿的作业还没完成,智爸爸要去帮忙需要提前去,智儿就说把作业带去。安排非常合理,在开席前智儿把作业完成了,轻松上阵,呵呵,吃的也很开心,吃过饭大家畅聊,情酣处,唱戏的唱戏,高歌的高歌,甚欢!
席间有一个小插曲,就是主人家有两个小外孙,大外孙13岁左右智障,小外孙6岁很安静。小插曲是大的很闹,抢小的手里的玩具,小的出于本能不给。开始时家人都去制止大的,但很显然是制止不了的,做妈妈的就去吼小的,去掰小的手里紧紧攥着的玩具,小的被吼哭了,不是放声的哭,是眼泪从眼里默默的流了出来,手也松开了,我心里颤颤的。
插曲没有因此结束,大的由于在激动中,抬起手向坐在旁边的奶奶肩上打了一掌,坐在另一边的舅舅马上强力制服了他,那一幕我们都不想看到,是把大的拖到另一个房间的,屋里动静太大,引来了屋外另一位亲戚,不分青红对小的一顿猛吼,指着大的告诉家人,他不是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吗?现在应该把他当成小的,他能听懂……得锻炼他,我们能陪他一辈子?今后还是要他自己过的。但为了护大的忽略了小的感受……
整个宴席,孩子的妈妈虽然是微笑的,但我感觉到的是她的疲惫。大孩子被镇压住了,一会就不闹了。小的和晰智去外面玩了。
因为这次聚会基本上是一个家庭聚会,我也插不上什么话(现在想想这种想法就是借口。),宴席结束,亲戚们都纷纷离开了,院子里智爸爸他们那桌还在聊的正酣,我就去屋里看电视等他。
屋里只剩下大孩子和奶奶相对坐着吃着香蕉,我坐在了孩子奶奶坐着的长沙发上,孩子就过来了,非要把奶奶拉起来和我坐在一起,把头放在我的肩上说,阿姨你不要走,你不要走。
应该是孩子想寻找什么,但感觉在其他人身上没有得到,就找到了我。我说阿姨不走,阿姨和你一起看电视。
他的爸爸进来了看到孩子在我身边,有点担心就叫孩子离开我,怎么叫孩子就是不走。
我给孩子说你看电视上演的什么?小老鼠在干什么?……他安静的在看,但是没有说什么,(不知家人有没有这样问过他。)只是头放在我肩上依偎着吃着香蕉,吃完把皮给我让我放在桌子上,看到他吃了4根香蕉了,我说,不吃了啊,我指着香蕉皮说,你看你都吃了这么多了,吃多了不好。他温顺的回答:嗯。他的爸爸不再叫他了。
孩子就是这种情况,我们接受了他,他才会如我们所愿。孩子虽然智障,应该是某些地方短路,他也有不短路的神经,虽然短路的比不短路的多,用好他不短路的神经,锻炼他的自理能力,和一般的交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其实只要我们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当成他才3岁,只是个子高了点而已,他就正常了。
孩子走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走,孩子走到我身边说阿姨再见。我赶紧回他再见宝贝。走过我身边了还努力回转身看我。
两个宝贝承载了不同的角色,大人用好了其实是可以让两个孩子相互成就的,比如大孩子的自理、简单交流,生活中简单的自我控制,比如小孩子的担当,应该还有很多,结果一定会意想不到的,这样去想:大孩子是牺牲了自己的一生,被派来成就小孩子的。
但是如果没有利用好这个条件,毁了小孩子也有可能。
我也没有做好,我应该告诉孩子的父母来育心学习的,可是我没有,一切都是借口,是因为我没有把两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
写写晰智吧,下午带晰智去游乐场玩,去的路上晰智感受到了风的“阻力”,明白了阻力和压力的区别,说到子弹时,晰智明白了什么是“推力”和“冲击力”,还从爸爸那里知道了有一门学科叫“力学”。
大转轮是我和晰智两个人坐的,上去以后我随口说你如果害怕就坐在我这边,其实说出来就觉得是多余的,不出所料,他马上说:不是说坐在一边会偏重,(上去前工作人员交代过。)那样才有危险。是的,是妈妈错了。
晰智在高处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对我说:妈妈,远处的山是淡墨,近一点的山是重墨,再近的是浓墨,在下面看树很高大,在上面看树像草坪,妈妈,小鸟虽然小,但是它看到的世界很大……
是啊,妈妈虽然能力有限,但是也想创造条件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
从游乐场出来,我们又够了香椿,顺路陪大太阳转了崖柏店,今天我们各有所获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