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8日,星期二,农历十月初九。天气:晴。
读经典第三十六周。
读经典内容:
强化部分:《易经》、《孙子兵法》8-13篇。
自己读经典。
《大易归来》有感----《易经》的价值
尊敬的大家长赖老师、玉英老师早上好,主持人早上好,全国早起学习的精进的家人们大家早上好!最近在读赖老师的《演讲集》,越读越觉得有能量感,但还是记不住这些高能量的语句,可能是自己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吧,前面读后面忘,还是边读边写读后感吧,要不灵感就溜走了。
在结缘育心前,只要听到《易经》,就认为是算卦的,感觉高深莫测,而且里面的卦象那么复杂,怎么可能看得懂呢?古人惜字如金,每个字所表达的意思足够写一段话了,学《易经》对于我一个中专生来讲简直是天方夜谭了。现在我学习经典已经第九个月了,《易经》也开始通读了,里面的一些经典语句也开始为我所用了,相信当我完成《易经》100遍素读时,我也能够讲出些什么来吧?
在女儿小的时候,从三姨家借了一本《三字经》,这就是我第一次接触经典。前段时间在超市的图书区看到各种版本的国学类书籍,印制精美,配有图文,但是却很少有人问津,当我翻看时,《易经》、《论语》等书籍崭新如初,反倒是《三字经》和《弟子规》还有些翻过的痕迹,这就是目前的现状。大人读《易经》的很少,读《论语》的也不多,小孩子都在读《三字经》,甚至现在很多学校开设国学课程,读的也是《三字经》和《弟子规》。也就是说最有价值的书被束之高阁,大家都在读的却是最没有价值的书。这就是当前社会的教育现状。
中华文明为什么会那么了不起?这和我们一直传承的《易经》精神是分不开的。几千年来《易经》的流传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到宋代以后日渐式微了。我们的中国文化很厉害,我们的中医也很厉害,但是现在却让人质疑,为什么呢?是人出了问题,是应用中国文化的人出了问题,是应用中医的人出了问题。
《易经》不是一两个人写的,是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读什么书都开卷有益,但是能量却不同,赖老师提出了“能量体系”的概念,如果把现在的小学课本的能量单位定义为1,那么《三字经》的能量就是小学课本的100倍,就有100的能量;《论语》又超过《三字经》的100倍,达到10000的能量;《易经》的能量又超过《论语》的100倍。相信没有学习过《易经》的人是不清楚这些厉害关系的。这些高能量的书,如果不读的话真的是太可惜了。
《易经》的价值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第一句是“群经之首”,经典分为三类,即基础类、结构类、装修类,基础类即打地基,教我们怎么做人,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结构类教我们怎么做人、做事的规律,学会整个世界运行的规律,有《易经》、《孝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金刚经》等;装修类,唐诗宋词等属于装修类的范畴,唱歌、跳舞、兴趣班是装修。试问,如果一栋楼不打地基不做结构只注重装修,那这栋楼能屹立起来吗?
第二句是“文化之源”,佛教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向善,行善积德。这个思想是从《易经》里得来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佛教讲生死问题,轮回问题,而《易经》研究的同样也是生死问题,跟佛教是相通的。《易经》中讲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里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德经》里讲累积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经》里讲累积是“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道德经》里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易经》里讲“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可见道家的思想完全出自《易经》。
儒教里讲五伦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易经》里讲“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由此可以看出儒教源自《易经》。
第三句是“智慧之海”,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全部搞明白了《易经》,连孔子都不敢说完全懂了,所以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易经》是要终身学习的,我们只要懂一点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就象《易经》乾卦中讲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中讲到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真正的学到这两句,真正的行出这两句,已经足以指导我们的一生了。
第四句是“生命宝藏”,这和宗教、我们的生命起源、来去有关系,当我们将《易经》读到一百遍以上时,会悟到很多,需要我们更多的去探究了。
这就是今天看《大易归来》中《易经》价值的一点感悟,感恩家人们的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