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贞明育心经典】《学说集》伪儒说

[复制链接]
查看: 4941|回复: 0

262

主题

493

帖子

2279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27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09:4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伪儒说

    有一些人可能对儒家有些误解,甚至批判孔子。可能有不少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会难以抉择,不知谁对谁错,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经典智慧来进行判断。
    我们学习《易经》后知道最简单的思维方式就是阴阳思维。在儒家发展的过程中,有一派真正地学通圣贤,保留了真儒的道德学问,这是阳的层面;
    另外有一派,甚至有无数派,没有学到真正的儒家学问,只能算小儒、伪儒,不能代表儒家,这是阴的层面。
    而真儒少,伪儒多,甚至于我们所见到的一些所谓的“专家”“大师”等不过都是伪儒的代表,所以会遭到一些人的无情批判。
    但是他们在批判伪儒的时候,把伪儒当成了真儒。这样的批判,是其批判行为本身所存在的不真实、不彻底的方面,是阴的一面;但是他们的批判本身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这是阳的一面。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多的伪儒?根源在哪里?我个人认为,这里有一个学风错误的问题,根源在“四书”,或者更直接地说,根源在《论语》。
    当“四书”超越“五经”,当《论语》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就给无数的读书人造成了道德学问的迷失。只有少数人能够跳出来,最后归于大道,明白真理;而大多数的人,归于伪儒,归于固执的学问。
    关于《论语》,我提出几点看法,大家可以多加思考:
    第一,《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生活的语言记录,不是系统的学问。
    第二,《论语》是中下人等所接受的,在孔子的学问体系中,这些都不属于高层次的学问。
    第三,《论语》是孔子年轻时做学问的心得,孔子晚年的学问并不在《论语》之中。
    第四,《论语》与《易经》等经典相比,是不够成熟的、不成系统的,是建设到一半的“建筑”;而《易经》等经典才是真正成熟的、完善的,是完成了的最高级的学问。
    第五,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说明自己对于“过”的认识。
   《学而篇》:“过则勿惮改”;《卫灵公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雍也篇》:“不迁怒,不贰过”;《述而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些内容都反映了孔子对于“过”的认识,也说明孔子早年同样有许多“过”,同样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孔子有过,而不惧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直到孔子真正认识到《易经》的价值,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因此,我们如果想尽量少大过,就要直接学习真正的圣贤学问——《易经》,这才是正途。
    并不是只有孔子一人有这样的认识。当今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也说过,大家不要看我五十岁以前写的东西,要看就看我五十岁以后写的东西。为什么这样说呢?乃是牟先生的晚年深受《易经》的影响,才知道早年只读“四书”之害。
    著名学者熊十力先生同样有这样的认识。
    王阳明先生更是因《易》悟道,指明了只读“四书”,特别是只读《论语》之过。我们知道了就要阐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的良知,这才是做学问的态度。
    因此,今天有时间,我给大家做一些引导。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认错。对于“过”的认识,体现了圣贤的胸怀。
    那么《论语》还有没有必要读呢?《论语》当然要读,但要站在很高的角度来读:要明白《论语》的对象、《论语》的语境,《论语》的时代、《论语》相对于孔子的学问是什么地位——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的学有所得。
    如果我们没有研究《易经》,我们将无法站到这样的高度;如果我们没有读熟《论语》,我们也不敢妄下评论。
    今天的交流就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感恩天地!感恩圣贤!
                                                                                                                    (2011-04-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